今天是教師節,讓我們聽五院502所電裝中心青年員工趙文錦講述她和師父甄紅瑩之間的故事,感受師徒間的真摯情誼和航天精神的傳承。
夜晚的五院502所電裝中心車間內,我緊盯著手中的電路板,眉頭不自覺擰成疙瘩。面對這項重要且緊急的任務,我已連續奮戰半個月,不敢有絲毫懈怠,只為嚴守質量標準、確保按期交付。任務操作難度高、技術要求復雜,我倍感壓力,夾雜著一絲焦慮。這時,我的身后傳來熟悉的聲音:“文錦,這么晚還在忙?”回頭望去,正是我們中心首個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頭人、我的師父甄紅瑩。我放下手中的活兒,向師父傾訴遇到的難題。她當即坐下與我一同逐頁翻閱技術文件,逐條梳理關鍵要求,還手把手教我用專用儀器核驗產品精度、排查潛在風險??粗鴰煾鸽m然眼中密布紅血絲,卻依舊細致核對每一個焊點,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又想起與師父相處的點點滴滴…… 師父為我指點迷津 最初接觸電裝工作時的場景,我至今仍歷歷在目。面對密布的印制板、價值不菲的精密器件,再加上“焊點偏差不得超過0.05毫米”的嚴苛工藝標準,我常常心驚膽戰,生怕一個失誤造成損失,心理壓力很大。 多虧有師父為我撥開迷霧。她從最基礎的焊接技術教起——從烙鐵溫度選擇、烙鐵頭選型,到親手演示如何讓焊錫均勻包裹引腳,她還特意叮囑:“你看,合格的焊點要像‘小山丘’,圓潤、飽滿,絕不能有毛刺?!辈粌H如此,師父還結合我的情況制定了系統培訓計劃:從電阻、電容等簡單器件焊接,到關鍵器件裝聯;從常規導線連接,到微小型連接器焊接。二十余年積累的電裝技巧與經驗,她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師父是我的榜樣 “電裝就像雕琢工藝品,既要保證焊點完美,更要追求工藝精致?!睅煾赋煸谧爝叺倪@句話,早已刻進我的心里。 去年,在一次重大型號產品電裝任務中,我按流程完成一批電連接器焊接后,師父用放大鏡逐一檢查。突然,她指著其中一個焊點說:“這里有個拉尖。它不易被察覺,看似不影響,但在太空極端環境下可能會引發短路。”說著,師父現場用吸錫繩精準吸除多余焊錫,重新完成了焊接,“航天產品沒有‘差不多’,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極致。”她說。 那次經歷后,我養成了“焊完必查、查完必核”的習慣,哪怕是最細小的焊錫殘留,也絕不放過。 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師父也始終帶著我前進。此前我按照傳統方法焊接一個型號產品時,頻繁出現搭焊問題,不僅效率低,還易導致焊點擾動、虛接,我嘗試多次,效果都不理想。 師父看在眼里,主動拉著我琢磨:“咱們能不能設計一套專用工裝?”接下來的一周,我們找來廢舊元器件,反復畫圖、切割、打磨,最終做出帶定位槽的工裝,既能精準控制導線間距,又能讓烙鐵穩定作業。這套工裝投入使用后,焊接效率直接提升80%,還實現連續50批次產品零缺陷,后來更在整個電裝中心推廣應用。 此外,針對某類器件焊接時溫度難把控的問題,我們還一起改良了烙鐵頭形狀,讓熱量傳導更均勻,進一步提升了焊接質量。 在師父的悉心指導下,我快速成長。面對產品多樣化、復雜化的挑戰,我逐步熟練掌握微小型器件焊接、高密度電路板裝聯等核心技能,去年還憑借扎實的技術,成功獲評“五院技術能手”。 工作之外,師父更像大姐姐般關心我的生活。加班至深夜時,她會開車送我回家;遇到生活難題時,她會分享人生經驗幫我梳理思路。而我,也總在師父忙碌時,主動幫她整理技術資料、記錄試驗數據。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更精密的器件裝聯、更緊張的交付周期……每一次任務都是新的考驗。但我和師父始終攜手前行,攻克一個又一個工作堵點、生產難題。這份師徒情,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我們追逐航天夢的征程。 未來,我也會像師父一樣,把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遞下去,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