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發布的《關于全面系統提升產品保證能力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是實現型號產品保證能力系統性提升,推動航天高質量發展的硬招實招。《規定》發布后,五院各單位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抓好《規定》的落實落地。本期介紹五院航天恒星深入推進《規定》本地化實施的具體實踐。
2025年是《規定》推進落實的開局年、關鍵年,航天恒星黨委在《規定》發布后第一時間組織學習研討和部署落實,對標《規定》實施的5個方面10個著力點,以隊伍能力提升、過程精準高效、項目貫改落實、數字賦能支撐、體系改進升級為抓手,分解形成22項落地點88條具體措施,支撐產品保證能力全面系統提升。 加強隊伍建設 提升產保隊伍履職能力 在組織管理方面,一是針對重點型號制定了專項產品保證人員清單、工作要點和組織級把關計劃,支撐型號任務和攻堅項目圓滿成功;二是重點圍繞產品保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進一步明確人員考核評價、持證上崗等管理要素,完善相關制度支撐。在能力提升方面,對項目產保和專業產保開展能力梳理,制定了針對性的常態化培訓方案,組織全員參加《規定》專題培訓,人員能力持續提升。 實施質量過程優化 充分釋放管理效能 一是組織開展流程梳理優化,聚焦提升會議組織效率、問題閉環能力,謀劃建設外協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平臺,實現外協投產、合同、付款、檢驗驗收等工作節點全鏈條串聯管理;二是修訂軟件研制過程三層次文件,優化軟件過程版本入庫流程以適應軟件敏捷開發,優化商業航天產品投產及檢驗環節,提升產品生產效率;三是以各級質量分析會形式暢通建議收集渠道,形成長效改進機制。 推進項目貫改落實 提升全生命周期產品保證能力 項目產品質量是產保能力提升的直觀體現,是提升用戶滿意度的直接載體。為此,航天恒星按照《規定》要求,重點從產品保證策劃落實等方面推進相關要求融入產品研制流程。 一是完善產品保證工作空間,構建適應自身業務特點的產品保證架構,明確產品保證工作要素,以“通用要求+專用要素”的方式開展產品保證策劃,實現產品保證差異化;二是建立系統、單機、軟件等典型產品指標驗證體系,加強從應用需求向技術需求的分析和轉化,在常規技術指標驗證基礎上強化產品邊界和摸底測試,確保產品測試充分。 建設數字管理系統 提升質量管理數字化水平 數字化是質量管理的重要支撐和變革驅動力量,是實現質量管理現代化和高效化的重要手段。為此,航天恒星積極推動質量管理數字化能力建設,提升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一是謀劃建設項目質量管理數字系統,以各層級產品保證要素為要求,以差異化產品特點為依據形成產品保證策劃;二是以產品BOM(材料清單)為對象,以過程數據為基礎,建設質量數據分析展示、數據包文件自動生成等多場景應用,實現數字質量管理。 開展質量體系升級 夯實質量管理制度基礎 體系是支撐各項質量管理活動有序開展的制度依據,是確保質量管理工作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的基石。為此,航天恒星依托新時代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積極推動體系改進工作。 一是結合《規定》落實要求,修訂22份質量體系文件,改進體系薄弱環節,選定重點部門開展現狀調研和體系畫像,識別管理弱項和流程瓶頸,實現立行立改;二是升級流程體系,梳理統計公司現有流程,按管理、運行、支持三類過程域實施流程重構,形成端到端流程體系,支撐管理活動標準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