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视频播放/妞干网免费/极品嫩白丰满美女被强视频/厨房的师生激情h - 操人片

English     CAST內部郵箱入口    

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出席國新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

時間:2025年06月18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1111 字體:

2025年6月17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五院研究員楊宏等載人航天領域代表,圍繞“自立自強發展載人航天”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微信圖片_20250619093558.png


見面會上,楊宏分享了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情況。他介紹,中國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運行,航天員已是常態化在軌安全駐留。目前已經接納了9個任務乘組的進駐,已經進行了6次太空會師。中國空間站正在發揮它的國家太空實驗室的職能,各項空間應用實驗有序展開。“我們的團隊正全力保障我們的空間站長期安全穩定運行,航天員在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后續,我們將研制并擇機發射空間站擴展艙段,以不斷提升我們中國空間站的能力,滿足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



Q1:如何看待這些年取得的發展成就?能不能結合各自的工作經歷來談一談對“自立自強”這四個字有什么樣的親歷故事和深切感受?對于咱們航天人來說,什么是航天人的奮斗精神?

楊宏:大家好,我結合我們空間站系統的研制,談一談我們對自立自強的感悟。


我們的團隊立足國情,勇于創新,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方案。我們空間站系統經過全系統的努力拼搏,成功建成了具有當代科技水平的中國空間站,核心關鍵技術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全部國產化,走出了一條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道路。


談到航天人的奮斗精神,我理解奮斗精神,它的精髓是以國為重,矢志報國。老一代航天人創造了中國航天的輝煌,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到現在都深深記得,我的老總師,也是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經常教導我們的有三句話,“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就在我們每個設計師的手中,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員,你敢不敢乘坐你自己設計的飛船上天?”這三句話,彰顯了老一代航天人一絲不茍、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也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續奮斗。我有責任,繼承和弘揚老一代航天人身上的寶貴精神,帶領青年團隊把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Q2:我們提到中國載人航天,大家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穩,包括航天員出艙,包括航天員天地往返,以及空間站的在軌運行,這個“穩”是如何取得的?

楊宏:我的理解,“穩”字的背后實際上是技術創新、系統的科學管理、團結協作以及無數航天人默默無聞的奉獻的共同支撐。


還是拿空間站的研制為例子,空間站是由三個艙段組成的。大家看到模型可知,它們分別發射,這就意味著艙段獨立飛行要穩,組裝建造的過程要穩,組裝建成以后形成的大組合體更要穩。所以,這里面的“穩”是有很多層含義的。


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過程中,是沒有類似航天飛機的大型工具的,要在天上把空間站三個23噸級艙段陸續發射以后組裝到一起,艙段轉位過程還要安全穩定。艙段轉位是由高動態的、復雜的一系列動作組成的,它涉及到了動力學、能源、測控通信、姿態穩定等等多學科深度的交叉融合,是一個高動態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點,就是這么重、23噸艙段的轉位過程,在地面上沒法做1:1的有重力條件下的完全試驗。面對這個挑戰,我們組成了攻關團隊,集智攻關。經過嚴謹的多方案多輪論證,我們提出了一個在世界上首創的“自主交會對接+平面轉位”的方案,然后經過了上千人次、上萬次的仿真分析和地面試驗。在軌任務實施過程當中,我們又用飛行數據來驅動地面的數字孿生系統進行伴飛,精準地控制每個高動態環節達到穩定。


我記得2022年11月3日,隨著夢天實驗艙在軌轉位到位,我們空間站組合體的三艙“T”字型構型建造完成。經過數據的判讀,整個轉位過程完全符合我們的設計預期。


當前,空間站已經進入到了應用與發展階段,我和我的團隊的首要職責和使命,就是確保我國空間站在軌長期安全穩定運行,航天員在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我們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措施,來全天候保障我們空間站在軌的安全穩定運行,為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提供技術支持。


我理解,剛才您的問題的“穩”,實際上還有個“快”的意思,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空間站長期安全運行的穩定性。面對著長期安全運行的“穩”字,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不敢有絲毫的麻痹大意。



Q3: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空前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空間站系統的總設計師,能否請您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中國空間站在總體設計方面有哪些獨到的智慧,您與您帶領的團隊參與和經歷過很多關鍵技術的突破,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有沒有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楊宏:我還是從空間站系統的技術層面談一點我自己的一些認識。


正如您所說,空間站系統是一個高度復雜的載人航天器,我們要充分發揮好我國自主研制的優勢,堅持系統科學的思想,獨立自主的實施總體一體化頂層設計和研制。我想從幾方面講幾個例子。


首先,關于空間站系統總體方案,我們是先頂層設計再分工。首先進行了十個專業的功能設計,包括結構密封承載以及能源、熱控、信息、載人環境等多學科。十個頂層功能先行設計,系統地確定功能和性能指標體系,然后再向下分解指標體系,再確定各個艙段的任務、功能和指標,逐級向下分解,最后在確定各分系統的技術要求和大系統的接口。只有這樣自頂向下的設計才能確保我們總體方案是最優的。


再一個就是功能級的系統重構。這個大家都知道,空間站是多艙段進行對接的,包括來訪的天舟貨運飛船和神舟載人飛船。我們每對接一個艙段,就要實現“1+1=1”,成為一個整體,“1+N”,N個艙段對接還要等于1,由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統一控制整個組合體,做到資源共享、統一調配。從系統層面來講,各個艙段的功能是互補的,空間站系統整體的功能遠遠大于各個艙段功能的簡單相加,實現了“1+1>2”的功效,這樣就大幅提升了空間站系統的健壯性。這是總體設計的一個特點。


另外,談到創新,我想提到大型空間機械臂。大家知道,如果要支持航天員在空間站外表面全覆蓋,那么需要一個70米長的臂桿。不光研制難度大,研制出來要發射上去,難度更大。我們的設計師創新性地采用仿生原理,大家知道一種昆蟲,頭可以變尾,尾可以變頭,交替爬行。我們設計了一個十米長臂桿、7個自由度機械臂,實現了空間站外表面的爬行,這是中國設計師的獨創。


再比如,關鍵核心元器件問題。我們提前十年布局,識別了可能會影響空間站研制的核心關鍵元器件,識別了它的風險,提前啟動研制。我們組織了九大類核心元器件的攻關,這種攻關采取了特殊方式:研發和工程驗證同步進行,邊研發邊驗證。最后在兩年之內,我們完成了驗證和研發,在國外禁運前,我們完成了核心元器件所有的試驗工作和研制工作。這樣做,使我們規避了元器件“卡脖子”的風險問題,我們的核心元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通過這幾個例子,我的最大感悟是空間站系統是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堅持系統發展理念、強化頂層設計、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的一次工程實踐。實踐證明了,核心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受制于人。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關于本院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航天城 網站建設: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www.xmqrg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