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
2024年12月19日,習近平主席來到澳門科技大學,走進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通過電子屏幕觀看“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實時運行情況,了解項目的科研進展和應用前景。習近平主席表示,這是澳門同內地在高科技領域深化合作的成功范例,展現了澳門科技界卓越的創新創造能力。
2023年5月21日,“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5月23日,習近平主席給參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研制的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回信,勉勵大家“為‘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作出新的貢獻”。
習近平主席關注的這顆衛星——“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是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已成為澳門的硬核高科技名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包括A、B兩顆衛星,其中A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
讓澳門之“星”熠熠生輝 2019年,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簽訂了“澳門科學一號”衛星聯合研制項目的合作協定。2020年,國家航天局正式批復衛星工程立項,明確由五院承擔“澳門科學一號衛星”A星的抓總研制工作。同年11月,在“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醞釀出“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項目。 “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由五院抓總研制,澳門青少年學生參與設計、試驗和發射。衛星裝載一臺微小型光學相機,搭載智能處理、UV無線電通信等載荷,可提供對地成像、無線通聯體驗等服務,為澳門青少年提供衛星實踐平臺和科普應用。 2022年11月,衛星隨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12月18日,“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從中國空間站釋放入軌,標志著澳門特別行政區首個科普衛星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2022年12月2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澳門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活動中表示,澳門學生科普衛星項目彰顯了祖國對澳門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的重視,表明了國家堅定不移將澳門、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力量作為國家科技力量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于2023年5月21日成功發射。該星采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其中A星由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配備高精度磁場觀測載荷,主要用于地球磁場探測;B星搭載中能粒子探測器、太陽X射線探測器等載荷,主要用于獲取空間環境數據。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以來,在軌運行穩定,星上科學載荷運行正常,其探測的數據經澳門衛星數據處理中心分析處理后,取得了一系列地磁觀測成果。2023年11月28日,“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2024年8月1日,衛星數據正式面向全球開放。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是“一國兩制”下澳門與內地合作的成功典范,開辟了內地同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新路徑,拓展了以內地為基礎、澳門為窗口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廣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間。
以航天精神點亮夢想 伴隨衛星研制項目的開展,澳門與內地在航天科研、交流及科普方面的合作更加緊密。 五院多位院士、專家赴澳門開展了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動,加深了澳門相關學校和科學團體對我國航天科技發展和成就的認識,以航天精神點燃了澳門青少年的太空夢,啟發他們仰望星空、追逐夢想。 2021年,戚發軔院士赴澳門出席當代杰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并作《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主題報告,受到澳門科技界和高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2022年,在“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中,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約500名青年學生分享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艱難、開拓創新的感人故事,希望更多學子加入到載人航天科研攻關團隊中來。 以“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項目為契機,2022年3月,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聯合澳門科技大學、澳門中華教育會及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舉辦“澳門首顆科普衛星概念比賽頒獎、命名、啟動儀式”。 2023年,在“星月交輝 海天勝覽——科技薈澳系列活動”中,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受邀走進澳門校園,為近3000名學生作了圍繞中國航天發展的科普講座。 2024年,五院總體設計部青年赴澳門參加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在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為100多名中小學師生介紹了探月工程取得的成果。 鏡海揚帆風正勁 攜手奮進新征程 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道路上 五院將不斷深化與澳門相關機構 在航天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 為譜寫具有澳門特色的 “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