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18時00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衛星互聯網低軌01組衛星成功發射、順利入軌,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此次任務中,五院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衛星互聯網低軌01組衛星研制團隊秉持“一切為了成功,一切圍繞成功”的理念,克服了技術難度高、管理協調難、研制進度緊、質量要求高等難題,落實“五化融合”要求,創新研制模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商業航天研制模式和建設路徑,為五院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促規模化能力升級
針對批產化衛星研制任務,研制團隊從“設計”工作入手,堅持“設計是源頭,設計是關鍵”的理念,在研制過程中以星線協同設計、共用平臺設計、星箭協同設計等創新思維,系統務實地做好衛星批產化的前端工作,為后續各項工作打牢基礎。
在星線協同設計方面,研制團隊按照“1+3+9”的布局構建生產線,形成全鏈條生產體系。通過衛星柔性智造中心,實現衛星的快速總裝、集成、測試;通過集成中心,實現了太陽翼模塊、推進模塊、載荷模塊三大主要模塊的高效供應;通過影響衛星安全、任務成敗的九類關鍵單機的生產專線,保證核心單機穩定、高質量生產。通過系統整體布局,全面提升關鍵模塊、單機、載荷等關鍵產品的產能,使之與整星研制節拍相匹配,進而提升整體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研制團隊還實施了共用平臺設計,根據每顆衛星的功能及規模差異,設計了大、小兩個平臺,根據衛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平臺,切換自如、無縫銜接,全面實現技術經濟一體化。
在星箭協同設計中,針對一箭多星的任務需求,研制團隊通過將國內運載火箭與衛星接口統籌考慮,協同優化衛星構型與接口分離的形式,促進火箭運力得到最大發揮。
首創商業運輸模式
推動科研生產模式轉型
五院出臺《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建立運輸過程受控的低成本商業化衛星運輸模式新要求。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高度重視、快速響應,在充分調研分析國內商業運輸能力的基礎上,按照“經濟可行、統籌優化、安全可靠”的原則,組織專項論證組開展衛星互聯網低軌組網星商業運輸方案論證工作。
隨后,研制團隊提前識別各項風險,聯合各單位完成了整星運輸條件優化、新研包裝箱技術經濟一體化設計與研制、商業運輸跑車和試裝機驗證等工作,全面驗證了運輸流程和接口匹配性;與商業公司開展多輪溝通協調,確定了技術、計劃、流程及商務各項細節。2024年11月,該組批衛星成功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拉開了發射場工作的序幕。
北京、西安、天津、文昌、重慶……多地多線多任務并行,工作量前所未有。
針對多型多星批產任務,研制團隊基于生產線模式開展整星和模塊AIT工作,創新提出“16-8-5”批產試驗體系,將研制、測試、總裝等16項工作內容通過批產優化,逐步縮減到8項,再縮減到5項。研制團隊協同院內“1+3+9”供應鏈單位產品進度和資源,加強生產線條件建設,確保任務多地順暢協調。
研制團隊抓住短線,在衛星平臺穩定交付的基礎上,專項抓影響整星交付和應用的關鍵短線等。在衛星研制中,團隊采用一鍵式智能化云平臺,通過完成大量測試配置任務執行,實現測試人員減少50%以上,測試效率顯著提升。研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箭多星飛控軟件,根據任務特點,通過不同飛行事件判讀規則的定制化設計,大大減少了人工干預環節,自主發令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