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團公司召開數字航天建設推進會,要求聚焦發揮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抓手作用,引領撬動集團公司系統重構和能力重塑。
一直以來,五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以航天強國建設為目標,按照“數字五院”建設整體部署,以數字化為支撐,加快推進“五化融合”。五院502所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業務肌理,促進科研生產任務可知、可視、可控和業財深度融合,在員工數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分系統和單機年交付數量增加,研發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等顯著提升,是數字化轉型的有益探索。
戰略引領,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三級跳” 五院502所全面參與了我國空間發展所有重大專項任務,引領了空間飛行器控制與推進技術的發展。進入新時代,502所面臨了新挑戰,業務特點可總結為“三多一小”——涉及分系統、整機、關鍵組件,任務層級多;涉及機電、光電、電子、推進、軟件等專業,產品種類多;80%零組件加工涉及外協,協作單位多;但航天任務的特點注定了每類產品的需求量小。原有的計劃管理模式缺乏有效工具,對調度的個人能力依賴性強;投產管理對需求把握不精準,投產方式粗放;過程管理不透明,穿透性差,研制風險識別和管控難度大。數字化技術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 502所的數字化轉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十二五”后期的分散建設階段,建立了零散的信息系統,如訂單系統、物資系統、庫存系統等,但各系統間缺乏信息流轉,是一個個信息“孤島”;第二個階段是“十三五”期間,502所結合單機年交付量激增、研制周期縮短、型號經費收緊、市場競爭加劇等形勢,建立了覆蓋研制全流程的“科研生產管控平臺”,實現了科研生產任務全部線上管理;第三個階段是“十四五”以來,國家發布了一系列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戰略,集團公司發布了“數字航天”建設戰略部署,五院構建了“數字五院”建設整體布局,502所發布了“數字502所”專項規劃,形成了“1+2+3+1”整體框架,建設了以“數字化運營管控中心”為代表的系列數字化平臺,不斷提升管理數字化和技術數字化水平,切實發揮數字化對宇航產品建設發展的賦能增效作用,支撐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轉型的實質是業務的轉型,即基于業務,體現業務結果,通過組織形成“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在502所數字化轉型實踐中,所領導、建設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形成聯合團隊,自上而下全員參與,共同推動數字化建設。一方面,以先進管理理念為引領,將集成產品開發模式(IPD)、集成供應鏈模式(ISC)等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引入宇航產品研制領域,并深入開展本地化工作;另一方面,以管理能力提升做支撐,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并建立與數字化研制模式相適應的崗位體系。 通過數字化轉型實踐,502所構建了“三層”數字化建設模式,形成“流程牽引平臺,平臺提升業務,業務匯聚數據”的管理決策閉環:通過流程建設,結構化地描述業務,形成可視化的流程地圖,并作為平臺建設的需求,確保流程落地為平臺功能,規范業務執行;通過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分系統和單機研制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統,將所有研制活動納入線上管理,以及經營活動和業務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研制質量、效率和效益;在平臺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標準化后源源不斷地匯聚形成企業的數據資產,供管理決策分析使用。 自2017年起,502所還一直堅持數據治理,并借鑒國際數據管理協會(DAMA)數據管理體系,成立數據治理工作組,通過優化組織、工具和方法,開展基于業務場景的數據治理,建成了可信、可用、可分析的數據資產,在“2024DAMA中國數據治理獎年度評選”中獲“數據治理最佳實踐獎”。 通過數字化轉型實踐, 502所企業運營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科研生產方面,產品研制能力大幅提升,在比“十三五”初期年交付量增長約5倍的情況下,于2023年首次100%完成院節點;有效提高了生產過程的效率和經營效益,如元器件的提報周期縮短為原來的1/10,訂單下達到物料生產采購計劃的天數縮短為原來的1/30。 在產品設計方面,大幅提升新研單機產品研發效率,如新研單機產品100%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統進行研發,平均研制周期與2016年相比,縮短為原來的31%,通用模塊實現了有效復用。 在質量管理方面,基于全過程結構化數據,可智能化開展成功包絡線分析、數據一致性比對、研制總結報告一鍵生成等工作,提高了質量監控和分析效率,質量問題發生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在財經管理方面,實現經營管理與科研生產深度融合,建立了與科研生產相匹配的型號及產品成本核算模式,基于財經綜合、型號、產品等多層級成本分析,對關鍵指標進行監控,提高經濟運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