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內地與澳門合作研制的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正式投入使用儀式在澳門舉行。作為我國地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該衛星的投入使用將大幅提高我國空間磁場探測技術水平。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于2023年5月21日成功發射。該星采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其中A星由五院航天東方紅有限公司抓總研制。該星在充分繼承張衡一號衛星平臺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了衛星超凈磁環境控制、超穩磁測光學平臺等關鍵技術,搭載高精度磁場觀測載荷、能量電子譜儀、激光反射器等載荷,重點開展高精度地球磁場測量任務。 B星搭載中能粒子探測器、太陽X射線探測器、激光反射器等載荷,重點開展太陽X射線和地球內輻射帶能量粒子探測任務。A星和B星聯合對南大西洋異常區高能粒子的時空分布結構開展觀測。 在軌測試期間,“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軌運行穩定,功能、性能正常,完成了衛星工程在軌測試大綱所規定的全部測試項目。衛星各載荷的科學數據經過自校自評,并與其他衛星數據和國際通用模型比對,驗證了各載荷的功能和性能。11月,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工作,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鼓勵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應用,未來將通過相關數據政策,深化澳門與內地、國際的全方位合作與交流。該項目還將持續推動航天科學研究與澳門青少年航天知識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