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视频播放/妞干网免费/极品嫩白丰满美女被强视频/厨房的师生激情h - 操人片

English     CAST內部郵箱入口    

喜訊!五院1名個人2個集體獲全國婦聯表彰

時間:2023年03月08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2060 字體:

近日,全國婦聯發布了關于表彰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和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的決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西安分院星載高精度時頻技術團隊、五院518所空間站型號任務先鋒隊獲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五院總體設計部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侯永青獲得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五院西安分院

星載高精度時頻技術團隊

  

微信圖片_20230309135349.jpg


五院西安分院星載高精度時頻技術團隊現有成員15人,主要由衛星導航、量子物理、微系統等領域科研人員組成。這支以賀玉玲研究員為首的團隊,懷揣著為國家重大工程攻堅克難的赤子之心與“星辰”之夢,以十余載芳華精益求精為北斗“鑄心”,推動了國產星載銣鐘“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實現100%自主可控,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有力支撐了北斗導航系統的建成。

 

星載銣鐘作為導航衛星的頻率基準,直接決定著系統的定位、測距、授時精度,被譽為北斗導航衛星的“心臟”。銣鐘研制涉及多學科交叉,創新性強、關鍵技術多、技術驗證周期長,在北斗二號占頻保軌中,團隊就曾創下“北斗速度”,八個月即完成正樣產品交付。在銣鐘跨代升級中,團隊開展多輪攻關,高精度銣鐘性能指標全面超越歐洲同類產品,甚高精度銣鐘的精度也從飛行試驗星的10萬年誤差一秒提高到了300萬年誤差一秒,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

 

微信圖片_20230309135407.jpg


研制過程中,團隊推動銣鐘全生產流程的數十家單位、上百支參研隊伍有序運轉,保障了研制過程逾千道工序、每臺產品百余天不間斷監測調試的正常流轉;她們始終秉持“零缺陷”,不餒于反復設計,推動銣鐘不斷優化,以“100%國產化”帶動鏈條內原材料、元器件創新攻關,在調測試驗環節形成了5項國家及行業標準。

 

星載高精度時頻技術團隊作為扎根一線且多數為女性成員的航天隊伍,矢志不渝奮進在國產星載銣鐘的攀登之路上。她們以女性的執著堅韌、細膩睿智,柔肩擔重任,將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發揮到極致,在一場場航天大考中錘煉出巾幗風采,為以國產星載銣鐘為代表的時頻產品支撐中國北斗導航星座的全面落成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巾幗力量。

 

五院518所

空間站型號任務先鋒隊

 

微信圖片_20230309135412.jpg


五院518所空間站型號任務先鋒隊現有成員27人,參與完成空間站夢天艙燃燒柜管路系統、多套機械臂在軌維修解鎖工具、核心艙航天員生命系統研究機柜、夢天艙基礎試驗機柜及多種載荷天線的工藝設計、加工和裝配試驗研制工作。

 

在型號研制過程中,團隊突破燃燒柜狹小空間多管路變流設計難題,攻克多規格天線原位高質量焊接技術,實現多規格天線分部組合懸吊卸載,以模塊分解分步裝調測實現機柜接口自由更替,用仿真建模與人機功效評價現場結合迭代多輪,攻克了解鎖工具空間適應性和操作便捷性難題,全力保障空間站系統在軌穩定運行。

 

微信圖片_20230309135416.jpg


空間站維修工具的研制需要經過功能性能驗證、多輪人機工效學評價和迭代設計,才能交付使用。面對時間緊、操作空間受限、環境復雜以及人機工效學等要求,技術人員充分利用仿真建模手段,提前識別功能、性能以及人機工效學設計要點,保證了一次通過功能性能驗證;人機工效學評價過程中,深入評價現場,與評價受試者面對面溝通交流和討論,充分了解操作細節和具體要求,力求一次改好、一次改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際工效學評價次數;先后攻克了工具空間環境適應性、操作便捷性以及人機工效學設計技術,合理地均衡了功能、性能和操作性能,掌握了工具快速研制周期,為空間站艙外專用工具的高質量完成提供了保障。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整個團隊為了型號任務的圓滿完成,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充分發揮了自己最大的能量,形成了一支巾幗不讓須眉的“敢拼、敢闖、敢干”的隊伍。在空間站建造任務最艱巨的五年中,團隊與空間站型號任務為伍、以偉大航天事業為重,為我國首個空間站系統在軌穩定運行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微信圖片_20230309135421.jpg


侯永青,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她努力鉆研、勇于攻關、敢于創新,扎根載人航天事業三十載,帶領團隊攻克了載人飛船多人多天飛行、空間站在軌維修、大型載人航天器組合體環境控制、空間站長期運營管理與規劃等技術難題,為載人航天工程貢獻力量。

 

空間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載人航天的技術發展上是一個質的飛躍。面對空間站十年以上壽命、長期連續有人駐留、高可靠和高安全運行的要求,侯永青和團隊一起探索攀登,大膽突破了以往載人航天器的設計理念,在航天領域首次采用了多艙段組合體、多任務階段長壽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維修性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大幅優化了系統配置和維修備件數量,建立了天地一體化的維修保障體系,既保證了空間站的飛行可靠、安全,又節省了大量的備件經費,降低了空間站的運營成本,在系統上優于國外空間站。

 

微信圖片_20230309135424.jpg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技術跨度大、隊伍年輕且缺乏經驗的實際困難,侯永青帶頭攻堅克難,并根據團隊人員的專業特長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強調務實和效率的同時不忘人文關懷,有力推動了團隊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研制工作的高效開展,打造出了一支技術強、作風實、敢攀登、甘奉獻的團隊。正是這樣的團隊,在幾年的時間里,突破了空間站多項關鍵技術,為空間站研制、發射和在軌組裝建造任務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近30年的航天工作生涯里,侯永青將滿腔熱血傾情注入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像擰螺絲一樣把自己擰在工作崗位上,扎根在急難險重任務的最前線,為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凸顯了航天巾幗的智慧和力量。



關于本院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航天城 網站建設: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www.xmqrg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