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記錄最美的實干英姿,聆聽鏗鏘的奮斗足音。本期“實干最美”講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傅浩負重攻堅、勇毅篤行的實干故事。
7月24日,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看著又一個“孩子”承載著無數希望奔赴太空,帶領航天器總裝團隊奮戰數月的傅浩終于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他緊繃的神經沒能放松太久,短暫的互相祝賀后,他又轉身投入到艙外維修工具研制團隊的技術研討中,為即將到來的航天員出艙任務保駕護航。
與中國航天事業同行的近二十年里,航天器總裝隊伍“領頭羊”傅浩恪守著“為中國航天干點實事”的樸素本心,在航天器總裝集成領域的技術和管理工作崗位上不懈奮斗,帶領團隊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中國專利優秀獎、航天貢獻獎等多項科技獎勵和個人榮譽。
實干篤行,匠心鑄重器
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天問探火……一次次輝煌背后,都有航天器總裝團隊書寫的傳奇故事。在實現“三高”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加速推進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已成為高效率完成型號任務的必然要求。面對日益繁重的型號總裝任務,傅浩成功推行批量總裝模式,在轉型升級中創造了航天器總裝的“中國速度”。為保證研制計劃后墻不倒,他聚焦痛點和短板,采用“基于標準化工作當量的團隊承包制管理”的新模式,依據型號研制階段、單機數量等11類要素,確立各團隊標準化工作當量,實現績效評價與工作量的精準匹配。
在他的引領和帶動下,9個總裝團隊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逐漸形成了人人要效率、全員保質量的良好氛圍,圓滿完成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重大工程型號為代表的100余個星船器的總裝任務。
臨危受命,勇擔大任
帶領總裝團隊熱火朝天推進型號任務的同時,傅浩又接到了新任務——主持開展航天員出艙活動時所使用的維修工具的研制工作。然而從接到任務到產品交付只有不到1年的時間,研制周期異常緊迫。時間節點擺在眼前,研制經驗幾乎為零,艙外維修工具研制工作任重道遠。作為團隊的“主心骨”,傅浩廢寢忘食地翻閱文獻、標準、文件,迅速摸清研制流程、技術要求,多次邀請機械設計專家和高校老師進行指導,帶領團隊開展方案設計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設計進度。
艙外維修工具作為新研產品,為確保航天員在軌應用狀態最佳,在工效學評價過程中需進行多次改進。傅浩白天抓緊時間與參研人員進行溝通,晚上與設計師進行針對性方案優化,爭取能在工效學評價中再多解決一個問題,讓航天員操作更便捷一點。最終,團隊在半年內高效率完成了數版設計方案迭代,以艙外電動工具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得到了總體單位及航天員系統的高度認可。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想干成總有辦法。”傅浩帶領著這支平均年齡僅31歲的研制團隊披荊斬棘,克服了人-機-環境協同設計復雜、工效學評價工作量大、試驗工況復雜等難點,高質量完成了以艙外電動工具為代表的36類238件共509kg在軌維修正樣產品,有力保障了6名航天員4次出艙任務圓滿完成,實現了我國在軌維修工具從無到有的突破,為我國空間站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協力攻關,集智增效能
面對高密度、高強度的型號任務,傅浩一直在尋求提升總裝效率的良方。結合總裝一線實際需求,他帶領團隊經過多輪迭代打磨,提出了一系列總裝生產模式轉型升級方案。
以熱控多層組件為例,它是確保航天器在軌運行時處于正常溫度范圍的重要材料。隨著型號任務日趨繁重,熱控多層組件數量和制作難度急劇增加。面對問題,傅浩果斷集結團隊力量,分析“手動改自動”的可行性,開始了熱控多層生產線的研制工作。
推進實施的過程比想象中更坎坷。鋪料、縫制、裁剪、物料存儲……每一個環節的自動化操作,都與手動加工存在明顯差異;鋪縫一體機、數控裁床、接地組建鉚接機……每一個設備,都需經過大量的調研和周密的設計改進;縫制軌跡自動生成、多層三維數字化設計和展平……每一次軟件功能迭代設計,傅浩都覺得“還能做得更好”。許多設備廠家都在外地,每次出差時間都很緊張,他一般都是下班后匆忙出發,半夜到達,第二天調研一整天到深夜再返回北京。對于這種工作節奏,傅浩從不說累,甚至干勁十足,因為工作成果就是他最好的“強心劑”:縫制精度提升10倍,裁剪效率提升5倍,可滿足年均50余個航天器的熱控多層組件需求!
除熱控多層生產線外,針對此類重復性、小批量的工作,傅浩帶領團隊“對癥下藥”,共研制了17個自動化生產單元,采用自動化手段高效率完成任務,持續引領我國航天器總裝能力向世界領先水平邁進。
傅浩總是和身邊的年輕人講起,在他剛入職時,團隊中老同志踏實肯干、無私奉獻的精神帶給了自己無窮力量。如今,在他的影響下,實干、攻堅、協作、創新的精神也已銘刻進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心里。近幾年,團隊獲得了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國家級大師工作室等多項榮譽,培養出大國工匠1名,全國技術能手3名,特級、高級技師十余名。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未來,傅浩將帶領這支優秀的隊伍繼續拼搏在航天器總裝一線,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攻堅克難的奮斗者,為未來重大型號任務貢獻力量,在中國航天戰線上持續閃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