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视频播放/妞干网免费/极品嫩白丰满美女被强视频/厨房的师生激情h - 操人片

English     CAST內部郵箱入口    

實干最美 | 王文龍:追逐航天夢想 綻放勞動榮光

時間:2022年07月19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2341 字體:

實干成就偉業(yè),奮斗鑄就輝煌

下半年我們面臨著

更加緊迫、更加繁重的任務

 

近日,五院公眾號開設

“實干最美”專欄

記錄最美的實干英姿

聆聽鏗鏘的奮斗足音

鼓舞動員全院廣大干部職工

以高漲的熱情與必勝的信念

頑強拼搏、苦干實干

堅決完成全年各項任務

以優(yōu)異成績

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對于一個喜歡“啃硬骨頭”的航天人來說,每次承研新任務都是一次修行和歷練:在高強度的迭代論證過程中,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堅韌,有“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的明晰,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的激昂,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暢懷。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文龍就是這樣一位勇毅篤行、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研工作者。


王文龍1.jpg

 

結緣航天,青春彩練當空舞

 

2002年,王文龍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始了他與航天的不解之緣。200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啟動了北航一號探空火箭項目,旨在通過該項目給本科生建立一個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平臺,培養(yǎng)一批綜合能力突出的“航天小兵”。這枚火箭的設計者不是航天專家或北航教師,而是14名保送研究生的大四學生。

 

王文龍就是這14人中的一員,在項目中負責火箭發(fā)動機的結構設計和試驗。在2年的研制過程中,王文龍和團隊一起從北京到呼和浩特,從云崗到酒泉,經過多輪的設計迭代和試驗驗證,終于在2006年11月1日迎來了他們最激動的時刻。

 

當北航一號探空火箭呼嘯升空時,王文龍由衷地感到自豪。這是他第一次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工程實踐中,第一次經歷重重艱辛后取得了振奮人心的成果,也是他第一次深入接觸航天——一個可以將夢想、愛好與學業(yè)、事業(yè)很好地結合為一體的領域。王文龍投身航天的決心更加堅定:做航天人,值得。

 

從無到有,使命因艱巨而光榮

 

王文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迎來了他成長歷程中又一個航天項目——真空羽流效應試驗系統(tǒng)研制。

 

真空羽流效應一直是影響航天器設計的重要問題,它會對航天器產生氣動力、氣動熱和污染等效應和影響,使航天器效能降低甚至喪失。2007年,科工局批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建立國內首座羽流效應試驗系統(tǒng),開展羽流試驗技術研究,搭建國家級羽流試驗平臺。

 

在導師的帶領下,王文龍和課題組一起開始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論證工作,從廣泛查閱文獻到梳理關鍵技術,從發(fā)散的方案論證到不斷聚焦的技術途徑,從海量的仿真分析到下廠的上萬張圖紙,真空羽流效應試驗系統(tǒng)最終落成。

 

從跟隨導師“打下手”,到指導師弟師妹搞研究,王文龍得到了高強度、全方位的鍛煉。他潛心研究、勇于擔當、刻苦鉆研,受到了師長們的高度肯定。作為主要完成人,他提出了大放氣量動態(tài)超高真空獲取方法,并研制了中國首套真空羽流效應試驗系統(tǒng),填補了國內空白。該項技術成果廣泛應用于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多項重大工程中的航天器羽流效應試驗研究。

 

王文龍2.jpg

▲人民大會堂領獎

 

扎根一線,男兒生當帶吳鉤

 

偉大的事業(yè)召喚優(yōu)秀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成就非凡的事業(yè)。2012年,博士畢業(yè)的王文龍投身中國航天事業(yè),加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在年底的研究室總結會上,王文龍說道:“總體部先后走出了胡海昌、戚發(fā)軔等多位院士、專家為代表的杰出航天人。航天是個傳統(tǒng),航天是個品牌,航天是片天地。我給自己制定了‘三步走’的成長目標。我愿繼先賢絕學,鑄航天新碑!”

 

當時的激揚今猶在耳,當時的目標正在踐行。在五院總體設計部,王文龍成為一名航天器機構設計師。在埋首日復一日型號任務的同時,他還不忘定期調研本專業(yè)前沿的領域進展;在論證如何突破技術瓶頸的同時,他還考慮到了將來新技術的應用方向;在同上下游單位的溝通合作中,他不僅努力完成了任務還和其他人建立了深厚的工作情誼。在工作中總結、在溝通中關懷、在思考中創(chuàng)新,王文龍不斷成長,向自己當初立下的目標靠近。

 

埋首型號,責任讓腳步不停歇

 

2017年,中國空間站研制進入攻堅階段,一種用于空間站大型物資上行補給的停泊機構研制進度嚴重滯后。王文龍作為副主任設計師,承擔起停泊機構子系統(tǒng)的研制任務。

 

停泊機構有三臺單機,分別配置在空間站三個艙段和貨運飛船上。這就意味著停泊機構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滿足多家總體和分系統(tǒng)的需求,設計和溝通協(xié)調工作量巨大。王文龍和團隊成員積極協(xié)調各總體單位和接口部門,快速迭代,在短期內完成了工程樣機的實物研制,并通過了組合體的靜力試驗。

 

隨著空間站任務研制的不斷深入,在總體的某次詳細論證過程中,發(fā)現了機械臂的容差指標與停泊機構指標不匹配。為了最大限度縮小更改范圍,決定將更改落實在停泊機構上。這意味著原有停泊機構的方案“翻車”了,需要對停泊機構子系統(tǒng)重新進行設計,沮喪的情緒立即包圍了整個研制團隊。在調整情緒、提振士氣的同時,王文龍帶領團隊認真仔細地核對每一個關鍵數據,經過幾天幾夜的論證和分析,最終拿出了一種可行性方案,解決了多重約束的設計難題。

 

在停泊機構更改論證過程中,王文龍帶領團隊向兩總和專家進行多輪匯報,獲得認可后立即加班加點開展詳細設計和下廠跟產工作。為了不影響交付進度,研制團隊優(yōu)化試驗內容,并行開展試驗驗證,步驟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執(zhí)行高效,硬是將時間節(jié)點追了回來。

 

王文龍3.jpg

▲與同事討論問題

 

深耕專業(yè),寶劍鋒從磨礪出

 

在支撐國家重大型號研制的同時,王文龍?zhí)崆爸\劃,不斷拓展專業(yè)領域。十多年來,他主持和參與的研發(fā)項目多達數十項,編寫的研發(fā)類申報書、設計報告、試驗報告、技術總結報告等重要報告上百冊。

 

作為多個研發(fā)項目負責人,王文龍一直秉承著“承擔一次任務,形成一支隊伍,取得一批成果,結識一批英才”的理念,踐行著“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使命。在研發(fā)道路上,王文龍的朋友圈從小到大,逐漸形成一支“啃硬骨頭”的團隊。

 

每承擔一項任務,王文龍都會提前識別任務的工作量、可能取得的科研成果,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定期總結和提煉,在有階段性成果后進行固化,把成果沉淀成可公開發(fā)表的期刊學術論文、會議文章、國家/國防發(fā)明專利和專著等形式的科技成果。在參與科研的十幾年時間里,王文龍累計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授權發(fā)明專利50余項,出版2部專著,研究成果推動了專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獲同行廣泛認可。

 

王文龍榮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杰出青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并成功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2022年,王文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王文龍4.jpg

▲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在完成空間站型號攻關任務后,王文龍又投身深空探測領域,勇挑重擔,同步開展某型號兩臺新研轉移機構的論證攻關工作。他始終堅信:牧星造器,事業(yè)因奮斗而精彩!



關于本院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航天城 網站建設: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www.xmqrg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