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來自全國的中小學生和普通觀眾一起收看了這場來自400公里高空之外的一課,授課全程圖像清晰、話音穩定。
為了確保此次“天宮課堂”的順利進行,作為空間站系統的抓總研制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的飛控團隊進行了周密部署和精心準備。
“天宮課堂”好比拍攝一場精心準備的電影,航天員是演員,飛控人員是制作團隊。為了保障全過程萬無一失,飛控人員針對此次活動作了大量的實施方案、細則,擬定各種故障預案。對“天宮課堂”的照明、地面圖像顯示、航天員走位、攝像機位設置等各個環節給出建議,必要時飛控人員會兼職作為航天員的“替身”——飛船工程師,在位于地面的空間站電性艙中,以航天員的視角進行全流程模擬,確保不遺漏任何一處細節。
作為空間站系統航天員支持技術負責人,曲溪對于這份“替身”工作有著深刻的理解。從事本崗位十余年,她陪伴航天員跨越了諸多難關,對航天員在軌的不易感同身受,“理解了才更會尊重,航天員們身體非常好,但也不能折騰。通過地面演練幫助天上優化設計,是我們作為飛船工程師的榮耀”。
“天宮課堂”進行中可能遇到的通信干擾、意外報警,甚至是燈光設置上可能的照度不足以及眩光現象等,都是飛控人員需要提前識別的風險。
臨近“天宮課堂”的最終呈現之日,工程總體組織全系統進行了多次演練,五院飛控團隊全程參與其中。此次“天宮課堂”在第一次的基礎上作了優化改進,針對圖像、話音和整套的中繼都制定了預案,包括航天員開展實驗演示過程中樣品可能對艙內表面造成的污染都有詳細預案。特別是針對授課中可能出現的話音卡頓現象,本次授課前精心識別了可能影響話音質量的各類信號干擾源,力求把干擾降到最低。
2021年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給空間站十余年的飛控工作打響了發令槍,對于這份長期的堅守,空間站系統總體飛控技術負責人范高潔也有著自己的榮耀,“能夠看著航天員們在天上正常的生活就很好了,說明我們的平臺一切正常”。
這一課,位于中國科技館的主場和各個分會場的孩子們聽得無比認真。在這背后,空間站系統這樣一個強大的現代化空間實驗平臺支撐著整場活動,穩固的結構和密封性保障著艙內健康有氧的環境,熱控分系統保障著艙內始終適宜的溫度,GNC分系統保障著空間站組合體始終平穩運行在預定的軌道,儀表照明分系統保障著課堂始終照明充足,總體電路分系統保障著授課全程供電充足,測控、數管分系統保障著通信話音穩定圖像清晰。
“天宮課堂”圓滿結束,五院飛控團隊又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走出飛控大廳,他們還肩負著更多職責與使命。今年是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的一年。地面上,空間站的各項研制任務緊鑼密鼓,發射場的各項準備如火如荼。太空中,航天員的安全和空間站系統的穩定運行是這群人難以割舍的牽掛。
40分鐘的太空授課背后,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砥礪奮斗。“天宮課堂”把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心中,讓探索浩瀚宇宙的理想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