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圓滿完成月球采樣任務的嫦娥五號安全返回祖國。這是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作,也是五院研制并成功發射的第300個航天器。
細數“300星”,丈量發展路。五院第一個“百星”用了41年時間,第二個“百星”用了6年時間,第三個“百星”只用了3年時間。
而今年截至目前,五院研制發射的航天器就已突破40個。下一個“百星”目標,新的歷史記錄,正加速到來。
一個個“百星耀太空”輝煌成就的背后是五院保持戰略定力、提升發展能力、提高發展質量的不懈追求和奮力探索。尤其是近年來,院黨委以“三個惟有”為指導思想,以“三高”為發展目標,立足“航天強國建設引領者、空間事業發展領導者”戰略定位,準確把握改革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深刻內涵,帶領全院干部職工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兩大產業齊頭并進、科技創新不斷突破、深化改革壓茬推進,為院奮進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主責主業
推動轉型升級
宇航能力實現大幅跨越
面對型號高強度研制交付常態化的挑戰,院聚焦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建成了以“一個體系、兩個并重、三大工程、四個流程”為核心的科研生產體系,全面實現三維數字化設計下廠,完成型號研制流程優化再造,研制效率顯著提高;質量基礎不斷夯實,宇航產品質量與可靠性顯著提升。五年來,院成功研制發射150余顆航天器,220余星在軌穩定運行,研制能力和產品質量均大幅提升。
▲牧宇耕星五十載 三百星辰耀太空
堅持歸核聚焦
優化布局結構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院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打造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空間生物三大業務板塊,構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區域布局,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更加優化;完成康拓紅外、航天生物重大資本運作,產融結合深度發展;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加大,產業規模與效益大幅提升,成為院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堅持創新驅動
彰顯責任擔當
空間技術創新邁向自立自強
進入新時代,太空領域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之一。五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更好地肩負起國家科技創新排頭兵的使命責任。五年來,院將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6個系統創新型號在重要競爭領域實現突破,大批核心關鍵技術掌握在手,大批關鍵產品在軌應用,自主可控水平不斷提高;以東五平臺為代表的平臺技術實現部分領跑跨越,空間技術創新正大步向自立自強邁進。
勇于自我革新
全面深化改革
體制機制活力不斷釋放
將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五年來,院落實集團“3+1”改革要求,完善差異化管控模式,完成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有力支撐發展需求;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規范公司法人治理體系運行,大力實施“三項制度”改革,探索中長期激勵機制,全面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政策性改革。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體制機制活力持續釋放。
過去的五年,我們在奮斗中創新,在改革中前進,攜手同心把光榮與夢想變成了浩瀚星空中最炫美的圖畫。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未有窮期。面向下一個五年,我們將繼續錨定航天強國戰略目標,彰顯新擔當、開辟新局面、打造新示范,在新征程上實現更多夢想、創造更多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