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杰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在香港理工大學正式拉開帷幕。此次赴港交流的科學家團隊被媒體譽為“宇宙天團”,代表了三代航天人的“天團”星光熠熠,成員包括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等。
報告活動開始前,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簡短儀式,歡迎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訪港交流。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香港中聯辦相關負責人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負責人等與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代表進行座談。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代表航天科學家團隊致辭。他指出,航天科學家團隊來到香港開展交流活動,就是為了激勵香港青年學子樹立星辰大海的科學夢想和自立自強的創新自信,讓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少年愛科學愛航天,進一步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家國情懷。
趙小津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六十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尤其是近年來,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偉大征途上,中國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嫦娥四號著陸月背,嫦娥五號取回月壤,天問一號一步“繞、著、巡”探測火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連續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正不斷刷新著人類探索宇宙的紀錄。
他強調,航天事業的發展,包含著香港同胞的熱情支持,離不開香港地區科學家的積極合作,實踐證明與香港開展航天合作能夠產生顯著成效。最后,他希望香港科學家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到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合作中,雙方繼續攜手合作,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貢獻力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趙小津提出《向香港地區大力宣講航天精神》的提案建議,希望重點對香港地區大力宣講新時代中國航天取得的重大成就,講述成就背后的感人故事和蘊含的航天精神,以激發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民族認同和愛國熱情,啟發香港學子們的科學探索精神,培養創新創造的熱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在香港理工大學,作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首場主題報告。戚發軔院士結合自身60余年的航天工作經歷,系統回顧了中國航天從零開始,一步步建設成為航天大國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艱辛歷程。88歲的戚院士語重心長地對現場青年學子們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事業要發展,要強大,靠不了別人,只有靠自己。沒有任何國家會把先進的東西給你,誰都是這樣。我有深刻的體會。” 在談到“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是熱愛祖國時,戚院士深情流露:“最高尚的愛,最偉大的愛,就是愛國家。” 聽到此處,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經久不息。此時,直播間的留言彈幕瞬間刷了屏:“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愛國家,愛這個國家的每一寸熱土。”“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的星!”在報告會互動交流環節,戚院士向香港青年發出了真誠的邀請:“希望更多香港青年加入中國航天事業,為建設航天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據悉,在為期5天的訪港交流活動中,6位航天科學家將陸續走進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6所中學,通過報告會、座談交流和研討沙龍等多種形式,面對面與香港青年學子近距離交流中國航天走過的光輝歷程,探討中國航天的未來發展,增強香港同胞對強大祖國、偉大事業、航天強國的認識理解,激發香港同胞的愛國奮斗熱情,為共同建設航天強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