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6日,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副院長夏剛等參加了中國航天日啟動暨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
開幕式上,國家航天局公布由五院抓總研制的我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還聘請五院的“人民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等三位代表為2021年“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將為航天科普工作貢獻力量。
啟動儀式上頒發了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項。五院楊孟飛、張柏楠等10人獲得“錢學森杰出貢獻獎”;遙感三十號衛星系統研制應用創新團隊和嫦娥五號工程核心技術團隊獲頒“航天創新團隊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發表致辭。吳燕生表示,過去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與考驗,面對航天事業發展的挫折與挑戰,我們砥礪奮進、開拓創新,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取得了以長征五號B、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嫦娥五號探測器攜月壤成功返回、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吳燕生指出,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以“新起點、新征程、新愿景”為主題,與國家“十四五”之“新”一脈相承,我們將深刻把握航天發展的新態勢,深入探討航天技術、航天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舉措、努力開拓航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對于建設航天強國、支撐服務國家戰略,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主論壇上,葉培建院士作了題為《我國小天體探測任務的設想》的報告,從任務意義、國際發展態勢、我國小天體探測器方案概述、任務特點與難點四個方面展開分析。葉培建表示,我國小天體探測任務已經進入工程研制階段。未來,小天體探測任務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深空探測能力,推動行星科學的快速發展,為航天強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在4月25日上午航天精神高端論壇上,戚發軔院士、遲軍總指揮做了主題演講。他們闡述了航天精神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精神之源。他們表示,從航天“三大精神”到今天的新時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航天事業的光榮傳統在一代代航天人手中薪火相傳。作為航天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將大力弘揚和宣講航天精神,讓航天精神深入人心。
在“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成就展上,五院攜眾多重量級展品亮相。其中嫦娥五號返回艙、降落傘等實物首次在京外展出。
五院展廳主要從宇航成就、航天技術應用兩大部分進行展示。宇航成就主要通過大型LED屏,展示了五院的發展歷程、未來規劃、重大專項,以及載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內容。航天技術應用部分則通過衛星應用、智慧產業、信息安全、新材料四個版塊展示五院的核心科研成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人民政府以及五院等單位各級領導共同參觀了展覽。前來觀展的觀眾也絡繹不絕,展覽效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