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和埃塞俄比亞兩國政府建交5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12月2日,受中國生態環境部和埃塞科技部委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克服新冠疫情影響,成功舉辦援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項目交付儀式,標志著這顆衛星在兩國政府層面正式移交,也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南南合作“十百千“項目的重要舉措。
埃塞俄比亞,東非高原上的文明古國,其首都與中國北京直線距離為8000公里,但是遙遠的距離阻礙不了兩個大國的傳統歷史友誼,也阻礙不了兩個國家的航天合作意愿。
▲埃塞俄比亞恩托托山的地面站
非洲國家是中國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國航天的整星合作始于2004年非洲尼日利亞通信衛星。如何利用航天技術進一步幫助非洲國家是中國航天一直積極思考的問題。
2014年五院關注到了埃塞俄比亞這個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并一直嘗試利用各種渠道推動航天合作。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十百千”倡議,提出要在發展中國家建設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借助中國生態環境部政策出臺的“天時”,加之埃塞當地強烈應用需求的“地利”,五院主動出擊,與埃塞方積極推動微小衛星援外項目,中、埃塞雙方政府對此給予高度關注,中國生態環境部同意立項,埃塞特別成立由總理牽頭的國家航天委員會以及航天研究所,利用航天技術發展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合作。
在隨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五院國際業務團隊克服高原作業、非洲黃熱等當地疾病和特殊條件的困擾,多次前往埃塞俄比亞,多名團隊成員的累計航程超過10萬公里。2016年底習主席特使原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出訪埃塞,與埃塞科技部長簽署了兩國政府的換文,2017年五院實現項目簽約。2019年12月援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顆援外衛星,也是同非洲合作的第一顆遙感衛星,更使得埃塞擁有自己衛星的夢想得以實現。
▲五院團隊在埃塞俄比亞恩托托山上進行項目地面站建設
埃塞總理阿比曾在2019年訪華期間親臨五院視察衛星研制工作,埃塞副總理德梅克主持其國內發射慶祝活動;我外交部也專門就該項目給予“中非友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的高度評價;此外,集團公司領導、五院張洪太院長在給予大力指導的同時,也不斷通過與埃塞政府的高層會見等方式推動項目順利實施。在疫情期間,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下屬的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和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的承擔單位克服疫情困難,派員出訪進行實操培訓和設備安裝,順利保證了項目的履約成功。
▲張洪太院長同來訪的埃塞俄比亞阿比總理握手
目前,援埃塞俄比亞微小衛星在軌良好運行,已經執行437條衛星拍攝任務,收到800GB影像數據,數據廣泛應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農業、林業和水資源的監測活動。基于良好的合作開端,雙方正在推進后續通信衛星等項目的合作探討,五院也將以此為契機助力我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進一步提升五院在非洲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