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新技術試驗衛星F星發射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2020年度型號發射任務迎來開門紅。在這顆星的背后,有許許多多可愛的研制人員,在平凡崗位上鑄就非凡 ,用奮斗托舉成功。來,讓我們一起領略下幾位研制人員的風采。
“膽小鬼”調度——趙碩
沒想到他會這么膽小,過完大年三十,他就立刻進入了如何防護的循環模式:“你說咱們除了戴口罩還能怎么做?你說我要不要戴個護目鏡?護目鏡搞不定戴個太陽鏡會不會好一些?……”大家跟他開玩笑,讓他說自己出京了,需要隔離,這樣就不用去發射場了。他突然認真地說:“這絕對不行,去是必須要去的,關鍵還是咱們怎么防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他嘴上說著害怕,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逆行,從沒想過逃避,他的“膽小”讓人感動!
被“圈禁”的吊裝指揮——高碩
那天,發射場開始星箭對接,時間緊湊刻不容緩,再加上衛星對接前還有一些熱控工作要處理,高碩可謂忙上加忙,一向沉默寡言的他更加沉默了,五六個小時了一口水沒喝,他沒吱聲;中午要不要吃飯?他看了眼一旁眼巴巴等著他交接的隊員,搖搖頭,又沒吱聲;好不容易工作結束,他又去參加了后續工作討論會……晚上六點多,一口氣喝了四瓶礦泉水吃了一大份飯的小伙子發燒了,37.4度,體溫不高,也許就是累了。但在這個敏感時期,他做了他認為正確的選擇,報告隊醫,自我隔離。雖然體溫當晚就降下來了,但他卻必須要在一屋內隔離七天,這是原則。偷偷問他,有沒有后悔當初報告早了?“我局氣??!”好一個局氣的小伙子,為他的局氣感動!
試驗隊“穩心丸”——楊磊
發射場工作有一個最為關鍵的一步,插拔脫插?!胺判?,再難我都能給它拔下來!” 在聯合總檢查的過程中,楊磊演練了一遍又一遍,冰冷的地面,狹小的艙口,大家看不到探了半個身子到整流罩內的他究竟是以一個怎樣的姿勢在操作支撐,但大家都知道,他在就沒問題!塔上操作間過于狹小,不滿足防疫期間人與人一米的間隔要求,“沒事,我就外面待命,保證誤不了事!”發射塔架上沒有封閉,寒風刺骨,小伙子裹緊羽絨服,帥氣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怨氣。撤收電纜有他,搶險隊有他,“穩”是大家對他的評價,為“穩心丸”楊磊感動!
控推六勇士
他們是逆流而上、進場執行新技術試驗衛星發射任務的試驗隊員——控推六勇士。
副總師蔣慶華,盡管家里老二才一歲多,作為型號責任人卻第一個沖鋒在前。愛人擔心他坐出租車去機場路上感染新冠肺炎風險大,凌晨四點開車送他到機場。他說:“家屬對我們的理解就是對航天事業最大的支持?!?/p>
加注一崗宇文雷,常年駐扎在基地,好不容易能在過年的時候回家陪陪家人,卻在接到任務后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他說心里確實有說不出的愧疚和不舍,但他依然堅定地表示:“我們執行的是國家任務,就算有再大的困難,國家任務都是第一位的,這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有的覺悟?!?/p>
推進系統設計師陳濤,在妻子送他去機場的路上,他內心溫暖又感慨萬千,他想到湖北武漢的醫護人員、解放軍戰士、爭分奪秒的醫院建設者和后勤保障者,他明白,唯有以嚴慎細實的態度,以型號任務百分百的成功,才能表達對英雄的景仰。
控制系統設計師馬昆,一名航天老兵,多年從事航天工作,對航天人不畏困難、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風他深有體會。他淡定且堅定地表示:“疫情在春節期間爆發后,試驗隊仍然堅持,原計劃的進場安排,對于我本人來說是有這個預期的,這是我的本職工作?!?/p>
推進系統設計師于洋,出發三天前接到任務,心中很是焦慮,路途中如何做好保護、基地人員密集是否安全等等,種種問題困擾著她,但這一切都比不上植根于內心深處的責任,他永遠都記得的是:“航天人一定要做好分內的工作,保障航天任務順利完成?!?/p>
加注二崗劉學,兩個孩子的父親,更明白了什么是職責。當家人問他“疫情都這么嚴重了,怎么還出差?”他堅定地回答道,“這是任務,這是我的職責,不管有多大困難,也要迎難而上,確保任務順利完成?!?/p>
太陽翼“大拿”——楊巧龍
與以往常規太陽翼不同,新技術試驗衛星F星要求太陽翼具備快速裝星功能,即在半小時內完成單個太陽翼的裝星工作。2018年底,總體部接到研制任務,2019年中旬就要完成研制交付總體,這是一項難度大且進度極其緊張的特殊任務。
作為太陽翼產品技術能力最強的“大拿”,面對此項又難又急的任務,太陽翼產品副總工楊巧龍沒有絲毫猶豫,帶領團隊統一思想并提出解決思路。針對太陽翼快速安裝需求,提出了快速安裝方案,可在無太陽翼展開架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快速安裝到星體上。他對大家說“產品研制流程必須完整,即使時間緊,也不能遺漏項目”,帶領團隊完成了詳細的項目策劃。確保試驗驗證項目完整,產品無疑點!
“智多星”設計——任守志
太陽翼產品項目負責人任守志作為太陽電池陣中心的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在關鍵時刻,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此太陽翼方案技術狀態新,研制難度大,進度緊張,且一步正樣,特別是太陽翼的核心部件——快速連接裝置。它需要既能與星體快速安裝、快速脫開,還要能承受在發射階段的力學載荷,必須具備較高的連接剛度和連接強度,研發難度極大。
對于這么新的產品狀態和設計思路。難免遇到困難,驗證件產品出來后,與分析結果不一致。面對試驗與分析不一致的情況,任守志并沒有退縮,在總體部專家、總工的指導下,總體部、項目辦各級領導的幫助下,他帶領團隊直面難題,敢于挑戰,集智攻關,連續往返北京-上海多次,每天工作到深夜,順利完成了改進后的快速連接裝置的試驗驗證、技術改進工作。最終,總體部研制的“快速安裝太陽翼”首戰告捷,太陽翼產品型譜又添“新丁”。
在五院,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可愛的人。正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在平凡的崗位上進行著不平凡的奮斗,一點一滴地為航天強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后續,五院人將始終堅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科研任務不停步”,為“打好科研生產‘三大攻堅戰’、確保全年任務有序推進”的目標貢獻力量,為航天夢和中國夢的圓滿實現書寫著華麗而動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