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實踐二十號衛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該衛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以下簡稱東五平臺)首飛試驗星,將對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進行全面在軌驗證,對提升新技術成熟度、促進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推動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五院已研制發射292顆航天器。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工程師、實踐二十號衛星總指揮、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總指揮周志成院士介紹,“實踐二十號衛星重達8噸,是目前我國研制的發射重量最重的衛星,也是目前中國技術含金量最高的衛星,衛星首要任務是驗證東五平臺的技術穩定性,由于搭載了十多項國際領先的技術驗證載荷,也兼具新技術驗證的使命。以‘實踐’命名衛星,就是對該星所承擔的探索意義的最好詮釋。”
加快我國通信衛星技術領域發展
通信衛星,顧名思義,就是幫人們實現信息傳輸的衛星,是當前信息社會的神經網絡。它具有通信距離遠、覆蓋面積大、信道質量高、通信容量大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國際、國內或區域通信、海事通信、電視廣播等領域。
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副總設計師裴勝偉介紹,為了更好地發揮實踐二十號衛星的在軌驗證效能,瞄準航天未來發展需求,我們從全國收集的眾多搭載試驗項目中,進行了多輪遴選,最終選擇了以Q/V頻段通信為代表的甚高通量通信載荷、激光通信、深冷回路等十余項國際領先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試驗載荷,其中多項為國際或國內首次。
實踐二十號衛星將首次開展基于深冷環路熱管的35K溫區深低溫傳輸在軌演示,為深空探測衛星高靈敏度探測器的研制奠定基礎;首次開展基于形狀聚合物可展結構的在軌試驗,驗證形狀記憶復合材料的可控主動變形性能,為空間大型可變結構的研制提供新途徑。
實踐二十號衛星將首次完成5.5GHz帶寬Q/V頻段星地通信試驗,為當前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用頻空間開辟了新的領域;首次開展高軌相干體制激光通信試驗,相對直接探測體制,靈敏度更高、速率更快、抗干擾能力更強,最高速率達10Gbps,刷新了靜止軌道激光通信速率新指標。
其中,五院514所承擔了我國首次標準太陽電池空間標定試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具備空間太陽電池衛星搭載標定能力的國家。
推動我國衛星公用平臺升級換代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取衛星公用平臺的設計方法,公用衛星平臺只需做少量的適應性修改即可裝載不同的有效載荷,以此縮短衛星研制周期,節省研制經費,提高衛星可靠性。
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總設計師李峰形象地比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衛星公用平臺好比一輛公共汽車,通過搭載不同的“乘客”(載荷),來實現衛星的應用性能。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東方紅三號、東方紅四號等為代表的東方紅系列衛星公用平臺及型譜化產品。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加速,對我國通信衛星性能跨越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研制東五平臺的初衷就是我國需要高通量的通信衛星。”周志成院士的話道出了全體五院人共同的心聲。
按照設計指標,基于東五平臺的衛星起飛重量可達8000-9000kg,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500-1800kg;整星功率28kW以上,提供載荷功率達18kW;載荷艙的散熱能力達9kW;設計壽命長達16年。
這些指標意味著,相比東三、東四等現役衛星平臺,東五平臺更大、更高、更強,具有“高承載、高功率、高熱耗、高控制精度”的特點,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東五平臺的出現將填補東方紅系列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中國近20年內高通量通信衛星的需求。
更令人欣喜的是,東五平臺整體性能的躍升將使衛星的效能發生大的跨越,憑借超強的能力和全新的設計理念,東五平臺的應用前景廣闊。
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產保經理郝燕艷介紹,東五平臺可廣泛應用于高軌通信、微波遙感、光學遙感、空間科學探測、科學試驗、在軌服務等多個領域,是世界航天領域少有的多適應性平臺,在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能在技術推動、商業航天市場拓展等領域有更大的作為。
周志成院士告訴記者,“如果說東四平臺讓我們具備了和國際同行同臺競技的實力,那么到了東五平臺這里,我們就能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我們就能自豪地說,在強手如林的國際航天市場上,我們占領了一席之地。”
砥礪奮進加快推動通信衛星事業發展
實踐二十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東五平臺成熟度向前邁進了一步,為東五平臺的全面推廣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在當下,隨著商業化衛星直播、應急通信、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業務的開展,以及常規固定衛星通信事業的穩步發展,為衛星通信產業提供了豐富的需求和廣闊的市場。面向未來,以寬帶通信衛星為代表的新興業務需求日益迫切。
面對廣闊的需求藍海,服務于國家“寬帶中國”戰略,我國將依托東五平臺,研制若干顆100G-1T容量的通信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周邊地區。借此,五院將全力打造“天地互通”的“一體化信息網絡”,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提升中國航天、中國制造的國際影響力,為早日實現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我們希望中國的通信衛星在國際航天市場上能夠成為一面旗幟,這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我們肩負的新時代使命。”五院人斗志昂揚、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