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自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失效分析中心從事宇航用電子元器件可靠性分析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涉及電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破壞性物理分析、結構分析。為型號的元器件失效問題處理,元器件批次質量把控、新選用元器件的設計適應性分析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依據。工作中他思維活躍但不失嚴謹,對問題刨根問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注重試驗的每一個條件設置,關注試驗過程每一個步驟的記錄,分析試驗數據的每一個細小變化,嚴密分析中每一個邏輯推理。他持石竹的氣節堅守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以春雨的情懷實踐著“潤物細無聲”的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航天人嚴慎細實的特有風采。
多年來深耕元器件可靠性分析領域,技術水平逐步得到業界認可,在本單位校準實驗室和測試實驗室(GJB2725)資質認可過程中,其業務技術的專業水平,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得到專家組的認可,入選總裝備部2725實驗室資質認可審核專家;代表本部門赴德國TESAT公司進行技術交流,其精湛的操作技藝、爛熟于胸的標準規范獲得了同行的贊許,成功帶領團隊通過了德國TESAT公司對本部門DPA實驗室的首次資質認可,使得本單位出具的報告獲得了國際認可。積極進行知識的轉化和遷移,先后作為主要編委參與編寫《宇航用元器件故障分析和處理案例集》及《宇航大規模集成電路保證技術》兩本專著,作為作者參與GJB4027B《軍用電子元器件破壞性物理分析方法》的換版修訂,切實做到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作為元器件可靠性分析的骨干技術人員,多次開展型號重大質量問題的失效分析,為型號快速排除故障提供技術支持。型號用微波開關在AIT階段出現遙測接觸電阻變大的故障,在通常都認為無法找到具體原因的情況下,通過對樣品高倍數、長時間、大面積的仔細檢查,找到了微米級的缺陷點,并通過一些列深入分析,做到了準確定位,機理明確,并通過旁證證明了偶發個別問題的性質,避免失效器件送往國外進行分析,為型號節約了大量問題處理時間。型號用電源分流器用2N7225在軌先后出現失效,通過對整機失效現象的分析,結合元器件的結構特點,給出了元器件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查閱大量的歷史數據,結合型號的使用條件,為型號提供了故障復現的方案建議,為型號進行故障分析、模擬實驗設計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型號用原子鐘用恒溫晶振在試驗最后階段出現秒穩變差的故障,經過大量的分析,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排查試驗,最終排除了晶振的設計問題、使用問題、工藝問題等,定位于晶體變化原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得型號任務得以繼續進行,同時不忘將分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總結提煉,提出了后續晶振的考核要求,為型號用元器件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技術依據。他深諳型號需求重于一切的道理,用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勇氣,遇挫不懼、越挫越勇的膽氣,心細如發、慧眼如炬的能力,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關,真正做到讓領導放心、讓型號滿意。
針對國產化元器件,帶領團隊對器件、元件等500余種元器件展開結構分析工作,針對中低壓DC/DC、高密度印制板連接器、微波連接器、軸向玻封冶金鍵合二極管、大功率VDMOS和肖特基二極管等種類元器件中出現的新結構設計、材料選用及工藝實現方法,都一一進行分析,對任何可疑的因素都不放過,查閱資料論證、請教專家指導、設計試驗驗證,得出結果后在結構工藝設計、材料選擇等方面提出建設性的改進建議,從根本上提高國產元器件的設計可靠性。他腳踏實地,信念堅定,用堅實的雙肩承載事業,用勤勞的雙手推動發展,真正把功夫下到做上、把力氣用在干上、把心思擺在抓落實上,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干出實打實的效果,不忘初心必得始終。
作為失效分析組組長、中心黨支部支委,他時刻留心身邊同事的情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工作中加以指導,生活中提供幫助,用寬廣的胸懷包容他人,待人真誠,謙遜有禮,是員工心中的“定海神針”。
他人如其名,如旭日的光輝灑向航天這片沃土,不求聞達揚名,只是貢獻自身,用行動書寫者嚴慎細實航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