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明確了新形勢下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政策措施,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指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國家安全和發展實際,不斷探索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之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防實力顯著增強。但也要看到,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推動軍民融合發展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有共識難落實等突出問題,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巨大潛力亟待挖掘和進一步發揮。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站在發展戰略全局高度,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進一步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把經濟布局調整同國防布局完善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水平。
《意見》明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深化改革,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使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加堅強的安全保障。到2020年,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領域融合取得重大進展,先進技術、產業產品、基礎設施等軍民共用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基礎領域資源共享體系、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軍事人才培養體系、軍隊保障社會化體系、國防動員體系。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基本原則是:
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加強黨對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軍民融合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
強化國家主導。牢固確立國家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加強軍地各領域各部門各層級的統籌協調,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等手段,最大程度凝聚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合力。
注重融合共享。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全面落實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和改革強軍戰略,加強軍地協調、需求對接,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需求,在國防建設中合理兼顧民用需要,促進要素交流融合,提高資源共享程度。
發揮市場作用。注重運用市場手段優化軍地資源配置,積極引導經濟社會領域的多元投資、多方技術、多種力量更好服務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成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
深化改革創新。打破思維定勢和利益藩籬,著力解決制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建立健全有利于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
《意見》提出,加強基礎領域統籌,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統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軍地需求,綜合運用重要資源。地方交通運輸建設要按照突出重點、經濟有效的原則,強化政府主體責任,貫徹好國防要求。優化空域結構,推進空域分類管理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空域動態管理、靈活使用機制。加強交通領域軍地資源、信息、服務保障等方面的共享與協作,積極推動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設。統籌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力度。統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軍地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優化總體布局。統籌測繪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定期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統籌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軍地氣象整體布局。統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建立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機制。
加強產業領域統籌,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進一步打破行業封閉,立足國民經濟基礎,突出核心能力,放開一般能力,推進社會化大協作,推進軍工企業專業化重組。擴大引入社會資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加快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健全信息發布機制和渠道,構建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推動軍工技術向國民經濟領域的轉移轉化,實現產業化發展。積極參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