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國防科工局聯合召開研討會,探討2021—2040年我國下一代風云氣象衛星的發展。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中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歷經40多年的發展,已成功發射了14顆氣象衛星,其中7顆衛星在軌運行,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和上、下午星組網觀測,形成了靜止氣象衛星“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運行格局。
鄭國光介紹,風云二號衛星已經可以提供最高每25分鐘一次全地球圓盤觀測、每6分鐘一次區域觀測;風云三號衛星可每天對地球同一區域進行4次三維立體觀測,光譜范圍從可見光、紅外覆蓋到紫外和微波;衛星定標、定位和反演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衛星資料實現了從定性到定量應用的轉變,在數值模式同化資料中占比達到了54%。
風云衛星在多個行業和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遙感資料和產品支撐。目前國內接收與利用風云衛星資料的用戶已超過2500家,為氣象、海洋、農業、林業、水利、交通、航空、航天、環保和軍事等領域提供了大量科學數據,支持了78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為我國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等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