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領導小組組長相里斌,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力學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和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28位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顧逸東院士主持。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和發展規劃局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會議伊始,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介紹了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的職責定位和參加此次咨詢評議的四個項目的基本情況。隨后,愛因斯坦探針(EP)、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和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四個科學衛星計劃的負責人,向專家委員報告了各項目的科學目標和科學意義、有效載荷配置和工程總體方案、關鍵技術解決情況及工程可行性等。與會專家委員就上述內容進行了質詢,并提出了建設性的咨詢評議意見。
最后,相里斌副院長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十二五”以來,中國科學院高舉空間科學大旗,組織實施了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一方面成功研制發射了暗物質衛星和實踐十號衛星,當前量子衛星和HXMT衛星也進入了發射倒計時;另一方面創建了確保重大科學產出的“首席科學家+工程兩總”科學衛星工程管理體制,并通過合理的競爭程序和公開透明的方式,優選了科學衛星的衛星平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充分體現了科學性、創新性、引領性和協同性,實踐中形成了體制簡明、機制高效的空間技術管理與科學探索研究的創新模式,引領了我國空間科學跨越發展。希望在“十三五”我們即將啟動空間科學衛星研制計劃,為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為中國的航天夢,做出重要的貢獻。
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于2011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發文成立,旨在對我國空間科學規劃、擬組織實施的空間科學衛星項目以及空間科學計劃的研究成果進行咨詢評議。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分別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召開過三次全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