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2名院士齊聚一堂共商我國北斗發展前景。劉國輝攝
圖為院士們參觀設備機房。劉國輝攝
圖為院士們觀看匯報片。 劉國輝攝
圖為座談中,院士們激烈討論北斗系統在土木、水利與建筑科學領域的應用。劉國輝攝
軍報記者6月2日電 今日,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42位院士集體赴某衛星導航定位總站參觀調研,與會院士觀看《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成就》匯報片、參觀北斗導航系統應用成果展,聽取“北斗服務性能與發展”、“北斗導航衛星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兩個專題報告,實地參觀北斗二號系統主控站,并圍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中的應用深入開展座談交流。
院士們紛紛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在國計民生、國防建設的重點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希望該衛星導航定位總站繼續堅持系統建設的先進性、持續提升服務性能、創新服務管理理念,不斷推進北斗系統又好又快發展,為各類用戶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導航服務。
該衛星導航定位總站主任柳其許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深入研究體系融合、軍民融合的發展需求,緊跟世界衛星導航發展前沿,努力在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技術上創新突破,按照打造“世界級國家隊”的標準要求,緊抓機遇、迎難而上,早日實現北斗系統自主可控、跨越發展、彎道超車。
建設我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北斗一號1994年立項,2003年建成,初步滿足了國家對衛星導航的急需;北斗二號2004年立項,2012年底建成,服務區域拓展到亞太地區,具備有源和無源兩種定位體制,被聯合國列為全球衛星導航核心系統。
北斗系統開通服務以來,運行穩定可靠,目前系統用戶數量已超過1500萬,在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去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達到1700億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在國家“一帶一路”、軍民融合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正在進行北斗全球系統建設,預計2020年左右建成,屆時系統將具備全球基本導航、星基增強、位置報告、生命救援和三頻(甚至四頻)導航信號服務能力,全面實現我國衛星導航“三步走”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