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5月18日電 主題為“感知,走向智能”的第七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今日在長沙召開。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目前我國正在制訂《衛星導航條例》,已列入國家立法計劃。該條例將規范我國衛星導航領域相關活動,確立北斗系統作為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法律地位,推動北斗應用及產業發展。
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測速、授時服務,并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
北斗系統作為國家重大信息基礎設施,2012年底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性能指標穩中有升,滿足10米指標要求,部分地區性能優于承諾指標。自2015年以來,已成功組網發射了5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和1顆區域服務備份衛星,將適時入網提供服務,可進一步提高北斗系統可靠性和服務性能,并為系統服務向全球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北斗系統全球組網建設計劃,2018年將率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此外,為彌補衛星導航系統在室內、水下、深空等領域存在的服務盲區,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我國在夯實北斗系統基石的同時,已關注國家綜合PNT(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的構建,并啟動了相關技術研究,國家綜合PNT體系構建已開始謀篇布局。
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國家先后發布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衛星導航產業長期發展進行了總體部署。冉承其介紹,目前,我國正在制訂《衛星導航條例》,已列入《國務院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將成為我國首部衛星導航領域的行政法規,保護北斗系統提供可靠服務,提高北斗系統法制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