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自2013年底開始在院級層面啟動了關于衛星載荷培育和孵化的專項工程。這是該院應對衛星產業整體發展趨勢,由面向項目開發產品轉向面向市場開發產品的重要舉措。目前,該院有效載荷研制能力獲得了顯著提升。
院級工程牽引具體項目
八院數十年來專注于衛星平臺研制,然而對于衛星應用的核心設備——有效載荷少有涉獵。兩年多前,為加強載荷抓總能力,該院決定啟動有效載荷專項工程。
八院經過詳細的市場分析認為,有效載荷市場面臨進一步細分,光學載荷向復雜高性能和低成本兩個方向轉變,微波載荷向多極化、多頻段、多通道、綜合化、高性能轉變,通信電子領域向全頻段、大容量、寬頻、抗干擾轉變,而且基于前沿技術的新概念、新技術載荷也大量出現。這些都使八院在有效載荷方面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可能。
此前,八院依據已有的專業技術優勢,在微波技術和激光技術兩個載荷方向集中配置優勢資源,在多個研究所布局,已孵化25個項目,通過國家、上海市、集團公司、八院多個層次進行經費支持,共計投入1.34億元。
自有效載荷工程啟動以來,八院以有豐富工程研制經驗的型號“兩總”為責任專家,每月召開月調度會議及時把控項目進展。目前首批載荷專項6個項目已結題并完成原理樣機研制。
在八院804所,新一代多通道微波探測儀已達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已轉入工程研制階段,計劃今年投產。一體化探測儀的孵化緊跟市場需要和技術趨勢,將在風云三號03批衛星上使用。
此外,804所在成立有效載荷研發中心之后,逐步形成了研發中心抓總、各專業部配合的矩陣管理模式,進軍基于前沿技術的新概念,保證產品從論證到研制的每一步都經過專業設計師的嚴格把關。該所研制的風云四號微波星探測儀已完成原理樣機的研制,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另一載荷馬上要進行機載飛行試驗……作為核心專業的有效載荷轉化成果正在804所顯現。
另辟蹊徑克服先天不足
“八院有效載荷研制能力相對散、小、弱”,“競爭對手實力較強,上級機關和用戶已基本完成主要載荷的分工布局”……在《八院有效載荷專項工程工作策劃》報告里,如是分析了該院有效載荷工作面對的內外部條件。
該院有效載荷專項工程的推動者們將差異化發展作為實現該院有效載荷工作“后來居上”的途徑,同時選擇以激光技術作為該工程的發展方向。
“一方面,激光單色性好、方向性強、亮度高,在通信等領域有非常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另一方面,國內激光器技術成熟較晚,市場份額還未塵埃落定。”八院研究發展部部長夏永江認為。
八院802所瞄準激光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自籌經費數千萬元,打造出特色鮮明的研發中心,目前已在數字相干激光通信等關鍵技術上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八院激光探測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陶坤宇作為引進的成熟人才,帶領激光研發團隊從一個班組成長為擁有激光雷達等5個載荷產品方向、光學等多個專業組的研發中心,只花了短短8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