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航天魅力、傳承科學精神、播撒未來希望。4月24日,一場航天科普嘉年華活動在院舉行。院通過邀請打工子弟小學學生走進航天,與科學家和航天員面對面交流、互動體驗學科學等方式,慶祝我國首個航天日的到來,并掀起了新一輪科普活動的高潮,讓“學習航天知識、樹立科學信仰”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活動當天,來自北京振興打工子弟小學的近百名學生走進我院,近距離感觸航天的魅力。我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介紹了我院以及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表達了希望大家努力學習、打好基礎、掌握本領,加入航天大家庭,為實現“航天夢、中國夢”而共同奮斗的美好祝愿,并向振興小學贈送了航天模型。
東方紅一號衛星行政負責人戚發軔院士、英雄航天員張曉光傾情寄語。
戚發軔以“銘記歷史、傳承精神、開創未來”為主題,結合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與小朋友們分享了自己樹立愛祖國、愛科學,在探索科學真理道路上奮勇攀登的心路歷程,并鼓勵大家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學好知識和本領積極回報社會。
張曉光講述了自己經過刻苦學習、訓練,實現小時候飛天夢想的勵志故事,向孩子們展現了未來空間技術發展的宏偉藍圖。他提出,“一個人的夢想都是一顆星,每個人的夢想連接在一起就是滿天繁星,就能成為繪就航天夢、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希望大家要從小樹立遠大夢想,用智慧和汗水去實現夢想,共同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等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振興打工子弟小學軍激昂的軍樂聲中,戚發軔,趙小津、張曉光、王中陽分別在少先隊旗上題詞并簽名,為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行動加油助威。
隨后,院為孩子們奉上了包含航天背景主題攝影、太空課堂、軟陶捏制航天器、八音盒編制東方紅樂曲、樂高拼插航天器、折紙航天器等內容科普“大餐”。趙小津、張曉光、戚發軔等領導和專家,與學生們熱烈互動,為他們開啟了航天夢想的大門。
開展航天科普活動已經成為了我院的一項常規工作。一直以來,院把對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作為重要使命,堅持用航天大愛回饋社會。從建設航天展館、愛國主義科普教育基地,到走進校園、深入各地開展科普宣講,五院勇擔社會責任的腳步沒有停滯,始終沖在我國航天科普戰線的最前沿。
在這種理念的驅動下,事業發展到哪里、航天科普基地就建設到哪里成為了院的常態,航天展館及演示中心成為五院產業園區建設的標配。在北京、西安、蘭州、煙臺,院所屬單位均建起了各具特色的航天技術展示中心。其中,位于煙臺的山東航天科技展館獲批為山東省唯一一家五星級科普教育基地。據統計,僅我院航天城展館年接待量已突破10萬人次。
在“請進來”的同時,院還積極“走出去”, 組建五院“巡天”青年志愿服務總隊,下設14個分隊,吸納5000余名航天志愿者,打造出了開展科普活動專業化隊伍。以此為依托,五院深入開展“航天知識進校園活動”。在與北京近10家打工子弟學校建設航天科普志愿服務基地的同時,利用航天試驗和發射任務的間隙,把航天大愛灑向神州大地。在陜西省洋縣、河北省淶源縣、內蒙古四子王旗、甘肅省紅泉鎮等偏遠和貧困地區,五院與當地的希望小學建起了長期科普教育的聯系,通過教育扶貧來踐行社會責任。據統計,僅2015年一年,院“航天知識進校園活動”就惠及近萬名青少年。
下一步,院將加快推動航天技術應用展廳等航天科普基地的建設,提升航天科普志愿者隊伍的數量和專業化程度,打造集“知識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于一體的青少年太空飛行實驗室。并加快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領域的航天文化科普品牌建設,為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參與航天科普工作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