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江集團研制的快舟火箭。(視界網 孟瑞 攝)
湖北日報訊 距成功發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46年后,中國航天技術步入“商用時代”。
昨從在漢央企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獲悉,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箭公司”)已于2月16日在武漢注冊成立。據悉,這是我國首家按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專業化火箭公司。
“起初,工商部門對公司經營范圍有異議,因為從來沒有企業以‘火箭發射’為經營范圍,后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可后才準予注冊?!被鸺究偨浝砗鷷詽榻B,公司注冊資金3億元,致力于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商業航天發射服務,未來業務范圍還將拓展到衛星應用、飛船發射、深空探測等領域。
火箭主要用于發射衛星、飛船等空間飛行器,是一種“運輸”工具。目前,國內僅有包括三江集團在內的3家單位擁有火箭研制和發射能力。與火箭發射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風險相比,衛星的研制則相對開放,國內不少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都具備研制能力。
2007年,三江集團布局火箭研發,首次在國際上提出星箭一體化設計理念。2013年、2014年,該集團打造了我國首型具有快速響應、快速進入空間能力的固體運載火箭“快舟一號”、“快舟二號”,較好實現了成本控制,可提供更加優質、經濟的國際商業發射服務。
隨著火箭發射成本降低(相當于“運費”降低),衛星“上天”也更加容易,衛星應用的成本隨之降低。
“火箭公司首次發射爭取年內完成。”胡曉濤透露,目前正與10余家客戶洽談,力爭簽單。另外,具有更大運載能力的“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計劃于2017年發射,并實現商業化應用。
“商業航天產業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比ツ暝谖錆h舉行的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介紹,“商業航天領域每投入1美元,可帶來7美元至14美元的回報,2014年全球航天產業經濟總量約3300億美元,其中76%為商業航天的產出。由此推算,全球航天產業帶動產生了數萬億美元的收入”。
據悉,我省已將航天產業確定為“十三五”重點推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建設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三江集團副總經理伍曉峰表示,火箭公司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首家入駐企業,未來將帶動測運控、地面系統、空間信息應用等產業集群的發展,力爭將湖北打造成中國航天第三極。
三問“商業航天”
商業航天、火箭發射、衛星應用……4月24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連日來,記者走訪在鄂航天企業、科研院所、院士專家,大家對航天商用時代的到來,信心滿滿。
商業航天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航天產業如何為湖北經濟提供新動能?又如何助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如何改變百姓生活
“天基”物聯,手機隨時衛星上網
“除人們熟知的GPS導航和定位功能外,未來的商業遙感衛星還能提供全球實時影像?!?8日,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向記者解釋,比如你從東湖開車出去,想知道中南路堵不堵車,可以通過用戶端直接獲取中南路的實時影像,路上有幾輛車、哪些車在超車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斑@個基于‘天基’物聯網的項目,將徹底改變當前的上網模式,可以在互聯網無法覆蓋的海洋、島嶼、沙漠等地輕松上網?!?/p>
李院士介紹,目前互聯網主要依靠蜂窩移動網絡或wifi等傳輸信號,沒有基站就接收不到網絡信號?!疤旎蔽锫摼W由60—80顆同時具有遙感、導航與通信功能的低軌衛星組成,能有效解決地面網絡覆蓋有限的問題。“這只是衛星應用的一個方面?!比瘓F副總經理伍曉峰介紹,火箭發射進入商業時代后,市場、技術、人才資源的聚集,將大大降低發射成本。未來,將有更多的商業衛星發射上天,屆時衛星應用將會更廣泛影響人們的生活。
伍曉峰舉例說,集裝箱里的牛肉,從美國海運到中國,如果中途空調壞了,牛肉就要壞掉。未來,依靠“互聯網+航天”,借助衛星組成物聯網,可以根據用戶需要每小時報一次集裝箱溫度,一旦溫度不對,可隨時檢修。
李院士則表示,現在我國的衛星是“一星單用”,未來要實現“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融合”,為經濟發展提供智能服務。
“商業航天就是要揭開航天的神秘面紗,讓航天深入人心?!被鸺究偨浝砗鷷詽f,未來,眾籌火箭發射和近地軌道觀看地球等商業活動,都是可能實現的。參與者可以到現場觀摩火箭發射,到星箭測試現場參觀,了解研發制造過程,甚至可以飛出大氣層,從太空遠眺地球。
如何成為湖北經濟新動能
千億航天產業群,中國航天第三極
“未來,這里將崛起一座航天城,湖北有望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國航天第三極?!蔽闀苑逭归_“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規劃圖,告訴記者,去年12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規劃已獲省政府批復,今年2月,省政府已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實施方案,獲準立項,正等待批復。
“十三五”期間,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將迎來快速擴張的“黃金期”。我省將航天產業確定為“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去年,省政府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在湖北建設國家商業航天技術創新創業園區,完善航天研發、生產、應用、服務等產業,打造航天高新技術配套集群?!拔錆h國家級商業航天技術創新創業園區,未來可容納600家至1000家相關企業入駐,營業總收入預計將達600億至1000億元?!敝袊教炜乒ざ麻L高紅衛提出,園區不僅從事火箭、衛星的制造,更主要是從事地面設備、地面應用,未來將打造成為商業航天產業新城。
我省商業航天優勢明顯:擁有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42所、航天科工武漢磁電有限責任公司等航天領域的“國家隊”;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擁有實力強大的地理信息專業和遙感專業,等等。
據介紹,我省航天產業基地將主要發展七大產業集群,并在武漢市新洲區、東湖高新區和東西湖區同步建設。目前,激光產業技術研究院已注冊成立并啟動研發,航天三江研發中心項目建設方案已獲批。預計項目將在2030年前后全部建成,實現年收入1200億元。
如何追趕世界腳步
互聯網巨頭向火箭公司伸出“橄欖枝”
本月初,美國知名空間技術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海上回收第一級火箭,并準備重復使用這一回收火箭。這意味著,火箭發射的成本將大幅降低。
然而,回收火箭難度極大。SpaceX曾打過比方:在陸地平臺回收,如同扔一支鉛筆飛過帝國大廈樓頂,讓其在暴風雨中返回落在一個鞋盒上;而海上回收,就如同讓鉛筆飛過帝國大廈樓頂后,精準落在一塊漂浮的橡皮上,而且不能倒。
包括美國在內,近年來,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和組織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新興商業航天企業由此快速崛起?!昂教飚a業蘊含巨大商業價值,全球航天產業每年帶動產生數萬億美元的收入。”三江集團副總經理伍曉峰說,和其他領域相比,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的差距是最小的,三江航天研發火箭發射起步于2007年,與美國商業航天發展幾乎同步。“發展商業航天,要實現技術、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創新?!焙鷷詽硎荆c政府主導的航天技術不同,商業航天并不只是為了滿足國家需要,而是要以市場為主導,追求經濟效益,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并有相應的回報。
目前,已有互聯網巨頭向三江集團火箭公司伸出了“橄欖枝”。
騰訊的馬化騰是一位太空迷,很早就設立了騰訊太空頻道。百度的李彥宏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就建議鼓勵民營企業開展火箭、衛星等的研制、生產和發射業務,加快航天事業對民營企業開放。而馬云也正在與各方積極接洽,收購相關企業,以期進入航天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