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即將到來之際,曾經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進行最后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的兩臺設備――KM2和大型離心機迎來了它們半個世紀后的榮耀――被授予“航天瑰寶”的稱號。
在北京北四環路邊有一處略顯陳舊的大院,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知道,這里是當年“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最后測試的地方――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當年,研制“東方紅一號”面臨一個難題:衛星飛向太空的過程中能否扛住重力加速度的影響?上天后能否扛住復雜的外太空環境?當時唯一的資料只是一本國外雜志上衛星做空間環境試驗和離心機的照片。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航天人自主研制了中國第一套衛星空間環境模擬設備KM1和KM2,中國第一臺中型離心機、大型離心機的設計也在摸索中從不可能變成可能。此后,這些設備為“東方紅一號”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整星環境模擬試驗,為1970年4月24日發射一次成功做出了卓越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套空間模擬試驗設備現在依然在穩定運行。昨天,與KM2和大型離心機這兩個設備一同接受榮譽的還有其設計者黃本誠、賈普照,以及參與過東方紅一號總裝工作的陳士祥、張志禮等老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