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產業目前正處于能力和市場快速發展的鼎盛時期。新興航天企業以創新的模式研制部署衛星、建造航天器,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傳統航天企業則致力于改進現有產品,力爭提供兼具經濟性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航天產業提供生活工具
2014年,航天產品與服務產業持續增長,帶動相關技術發展。在醫學領域,曾用于國際空間站大型物體操控的技術被應用于外科手術。衛星作為航天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吸引了其他領域企業的關注與投資。特別是通信領域,利用衛星系統可以有效提升偏遠地區通信手段。然而,航天產業對人們生活最大的影響是提供了諸多每日必需的工具。自智能手機問世至今不到8年的時間,人們已習慣利用應用程序規劃、查找路徑,搜索附近評價最高的餐廳,管理銀行賬戶,在旅行中查看當地景點的信息等。人們能夠如此方便、精確、安全的使用這些應用程序,均歸功于嵌入設備中的衛星定位、導航、授時系統。
2014年,衛星圖像變得更加廉價可得,幾乎每個手機都可查看衛星圖像。制造商們都在其地圖和導航應用程序中嵌入了衛星圖像功能。結合定位、導航、授時功能,人們可獲得其所在地區的衛星實景圖,還可利用衛星圖像開展災區救援工作。結合定位、導航、授時與通信網絡,人們可以查看實時交通、天氣情況,以便得知交通狀況或暴風、暴雨來襲時間。
這些數據均來自政府、商業運營的衛星。目前,許多企業和個人正在探索以更新穎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數據與產品,這將進一步促進航天經濟的增長。
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達3300億美元
2014年,全球航天經濟持續增長,包括航天發射與地面服務、衛星制造、衛星電視與通信、政府研究、軍事開銷及其他領域在內的全球航天經濟總量實現了9%的增長,達到33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活動占76%,額度較上年增長了9.7%。其余為政府投資,額度較上年增長了7.3%。
美國政府的軍事航天預算占全球航天預算的54%。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4年的預算較2013年提高了4.6%,占全球政府航天投資的22%。為了發展新能力和拓展現有能力,2014年全球其他政府航天開支較上年增長了12.9%,增幅超過了美國。
2014年,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收入在全球航天經濟總量中所占份額達37%。直接入戶衛星電視服務在全球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所占的市場份額高達3/4。
2014年全球航天經濟增幅最大的產業為商業基礎設施與支持工業,共實現了18%的增長,占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的39%。該產業包括航天發射、地面基站、設備和衛星制造產業,是商業基礎設施與衛星產業的中流砥柱。2014年,全球軍事衛星發射減少,但其他用途的衛星發射次數卻增多,實屬罕見。
微小衛星成為“新寵”
航天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與航天發射、衛星運營與服務、載人航天等相關的關鍵設施。2014年,全球共進行了92次航天發射,比2013年多了11次。美國和俄羅斯仍占據主導地位,歐洲、中國、印度和日本也成功進行了多次航天發射。多家公司推進新型發射系統的研制,計劃采用可重復使用的方案降低發射成本。有些公司還在研制用于太空旅行的亞軌道飛行器,搭載乘客往返于空間與地球。
運載火箭搭載的有效載荷與衛星的尺寸產生了巨大的變化。2014年,全球共發射了近300顆衛星,接近一半的質量小于10千克。其中,俄羅斯實現了一箭33星(部署于低地球軌道)。由于微小衛星具有尺寸小、通用性強等優點,大批研究機構、微小企業、學校開始投資、建造、發射、運行微小衛星。國際空間站也成為一個發射平臺,用于部署微小衛星。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繼續使用現有航天發射中心的同時,其他政府、機構或公司正致力于建造新的航天發射中心。美國的一家公司正在得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建設新的發射設施。俄羅斯繼續推進西伯利亞發射場的建造,以減小對哈薩克斯坦發射場的依賴。
(本文根據《美國航天基金會2015年航天報告》編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情報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