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后,海洋產業陷入長期低谷,加上近兩年全球油價大跌,海洋產業急需尋找到符合產業發展的方向,信息化是其必要選項之一。
12月1日,在滬開幕的“2015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上,深圳海衛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主辦了“首屆海上衛星寬帶服務航運產業研討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管理中心主任楊一曼,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李廣俠等,以及來自交通、航運、衛星通信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等150余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議海上衛星寬帶服務航運產業新模式,探討海洋信息化及智慧海洋未來發展之路。研討會上,新一代海衛通產品正式發布,并宣布將為航運企業的船只免費安裝。這標志著長期困擾業內的工作環境枯燥、設備費用昂貴、運營成本提升、資源浪費等問題將得到顛覆性的改變。
據了解,衛星通信產品硬件免費安裝模式的開啟,需要承擔的,遠不是一般的成本支出,對此,深圳海衛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磊表示,海衛通推行“免費”服務模式是站在民族的高度來解決海洋通信的痛點,旨在打造智慧海洋信息網絡平臺,以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從1M150元到1元,船員“坐水牢”現狀徹底改變
遠洋船舶上的生活是艱苦而又枯燥的。船員平均每年有7-8個月在海上漂泊,家人團聚時間不到5個月。長期隔絕帶來的心理陰影,要比歐美船員嚴重得多。
如今的遠洋船舶雖有一些安裝了衛星通信終端,能夠開通電話、數據、互聯網等業務。但使用費不是普通海員能承受得起的。多數情況下,只有船長房間的電腦才有權連接互聯網。在春節等重要傳統節日,船東會優惠開通海事電話給海員與家人聯系,在其他時間里,海員是不允許用海事電話私聊的。即使得到上網機會,海員一般只能收發電子郵件,不能瀏覽網頁,也不能使用QQ和微信等常用社交軟件。
上了船就與世隔絕,猶如“坐水牢”,是船員們普遍的工作環境,當陸上信息通暢到近乎“無死角”時,海上的船員仍在枯守信息孤島。
為徹底改變“失聯”的現狀,海衛通投入巨大資源面向船員開發了與工作網絡分開的上網管理系統,船員只需繳納少量的流量費就保證長久在線,不僅可以上網瀏覽,還可通過QQ、微信隨時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
山東海運集團所屬船舶,是最早一批裝載海衛通設備的船舶,海衛通給每只船免費安裝了終端設備,只收取流量使用費,“1M流量現在僅1元錢,最低的包月套餐僅1980元,比原來便宜太多。不僅為船東和船長實時聯絡提供了良好條件,也可以開放給船員。船員還可以通過個人終端,更方便地與家人朋友聯系。”山東海運集團技術部副部長劉成波說。
此外,船員還可在船上通過視頻廣播系統,收看和學習各種遠程教育課程,提高業務能力?!斑@也有利于穩定船員的情緒,提高其工作熱情。”韓磊表示。
實時監控船舶運行,降低運營成本
貨主和承運人之間信息的不通暢,致使運力不足或浪費的情況時有發生,貨等船、船等貨都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船靠港時間有限,船舶在靠港期間有大量事務進行處理,報關、檢疫、船舶設備檢驗、輪機維修、通導維修、船員換崗、后勤補給等,時間的緊迫必將造成成本的提升,事實上,很多的業務是可以在航行過程中與目的地港口業務代理進行數據交換后,在港口短時間就能完成。
目前的船岸溝通,多通過移動通信網與海事衛星,但移動通信網只能在內河及近岸使用,海事衛星的價格又極為昂貴,國內多數遠洋輪雖然都安裝了衛星通信終端,但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使用的。
為此,海衛通提供的設備,讓貨主和承運人之間的信息渠道實時保持通暢,在船舶沒有靠岸之時,就可提前與目的地港口進行數據交換和手續辦理,船一旦到岸,就立刻裝運卸載,大大節省了時間,節約了成本。
此外,對于大型運輸船舶來說,航行安全、燃油消耗、設備維修、員工待遇等也是船東最關心的問題。
海衛通具備連接船上各類設備的條件,可以與船舶數據記錄儀(VDR)連接,也可以和各個與安全相關的傳感器相連。船東可在公司監控大屏對船隊所有船舶進行實時監控,遇到緊急狀況及早進行干預。
當船舶油耗信息與船速、氣象、洋流信息進行匯總后,結合歷史及同類型船舶的大量數據,可以給出油耗的異常,并通過大數據平臺計算得到最優的省油航行模式。船隊因此可獲得大量的燃油節約。
同時,海衛通還建立了覆蓋主要港口的服務隊伍,利用信息平臺,實現O2O的船舶設備維修維護服務,同時在船舶航行過程中,接入海衛通監控的設備,設備廠家和服務商也可以遠程進行監控,一旦出現故障,陸地上的專家可遠程進行指導維修。
海衛通模式或引發海上通信業大洗牌
VSAT對于船舶通信來說并不是新鮮事物,但是長期以來,VSAT通信天線與衛星專線帶寬價格高昂,直接導致了船舶VSAT無法普及的現狀。
對此,海衛通通過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多顆通信衛星的資源池,將天線網絡設備資源化,將成本回收周期加長。海上用戶僅需按照流量費支付使用費用,無需單獨為天線付出高昂的成本。這種模式極大的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也促使整個產業鏈盡快地普及和提升寬帶衛星通信的能力。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百艘國內船舶免費安裝了海衛通衛星通信終端設備,同時,海衛通也不斷地開拓國際市場,與新加坡5G公司達成協議開拓東南亞海工市場,與荷蘭Dutch Marine Tech公司開拓歐洲及北非市場。同時,海衛通也為海上石油、建筑工程的海工船提供服務。
韓磊表示,未來3到5年內,海衛通將實現5000至10000個海上設施的互聯網接入。
韓磊進一步介紹說,海衛通利用覆蓋全球的寬帶通信衛星,建立連接陸海的信息高速通道,連接海洋服務與應用,打造海洋產業互聯網+生態鏈,并將獲取海洋產業的大量數據, 合作伙伴會對大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為整個海洋產業提供節能、高效的運營服務,真正搭建了全球智慧海洋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