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構建天地互聯網絡,作為地面通信網絡補充和備份廣泛應用,其規模和商業化程度領先衛星產業。
衛星通信系統與地面通信網絡互為補充,構成天地互聯網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在應用方面主要作為地面通信網絡的補充和備份,在邊遠地區、應急通信、軍用等領域應用空間巨大。從技術角度看,低軌移動技術、Ka 頻段和EHF 頻段的應用、以及多波束技術的發展,從帶寬和網速方面大大增強了衛星通信系統的可用性。衛星通信產業在規模和在商業化程度方面遠遠領先于衛星導航和衛星遙感產業,有著巨大發展潛力。
軍用衛星通信系統順應信息化戰爭需求,雖然耗資巨大,但各軍事強國仍加速建設步伐。
衛星通信技術順應信息化戰爭需求,從海灣戰爭以來的歷次現代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全球只有16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軍事通信衛星,美國規模和技術全球領先,俄羅斯數量雖多但技術較落后,歐洲各國獨自發展,雖有技術但覆蓋領域不足。從發展方向看,高帶寬、受保護型、激光通信、以及租用商業衛星成為發展趨勢。從投資規模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耗資巨大,但對于美俄等軍事強國組建全球覆蓋的高性能軍用衛星通信系統是全球作戰能力的根本保證。我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相對落后,但需求迫切,只能依靠自己研發,我們預計未來十年國內軍用衛星通信系統投入的規模有望超過250 億美元。
民商用衛星通信向多網融合發展,當前衛星電視直播業務占比最高,寬帶和移動業務是未來發展方向。
歐美國家在全球衛星通信商用領域處于壟斷地位。在商業衛星通信服務產業收入構成方面,衛星電視直播占比最高,寬帶業務和移動業務的增速最快,反映出對衛星寬帶業務和移動業務需求的增加,在地面設備制造方面的消費者終端也因此受益而得到快速發展。從發展趨勢看,衛星寬帶、衛星移動和地面網絡向融合化發展,衛星移動系統的寬帶化以及VSAT、動中通技術模糊了衛星通信固定業務和移動業務的界限,衛星通信系統作為已逐漸成為全球互聯網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接入手段,目前谷歌等公司布局全球衛星WIFI,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國內衛星通信產業剛剛起步,政策帶來發展機遇,“十三五”有望快速發展。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明確指出民商用衛星通信的發展規劃,“一帶一路”帶來市場增量空間,預計衛星通信將在“十三五”實現快速增長,隨著政府主導和行業推廣,地面設備制造行業有望率先得到發展。建議關注產業鏈相關公司,例如中國衛星、華力創通、振芯科技、華訊方舟、信威集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