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视频播放/妞干网免费/极品嫩白丰满美女被强视频/厨房的师生激情h - 操人片

English     CAST內部郵箱入口    

中國衛星“數說”全球生態——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

時間:2015年08月03日 信息來源:不詳 點擊:3029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4日電  在第44個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科技部對外發布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


這是科技部第三次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除使用國際開源衛星遙感數據以外,這份報告更多利用中國本國氣象衛星、環境衛星、資源衛星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連續觀測。


4日發布的2014年度報告用衛星“數說”全球生態。


聚焦全球熱點 獲取生態“底賬”


科技部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問題以及熱點區域,聚焦“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大型國際重要濕地”“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盟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四大專題開展監測,獲取生態環境“底賬”,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四大專題中,只有“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延續了以往專題。去年發布的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報告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地球觀測組織的高度關注。后三項都是今年新增監測內容。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良好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從監測情況看,去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麥和大豆四種大宗糧油作物總產量達27.64億噸,同比增產1.2%。2014年中國大宗糧油作物總產量與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良好。


2014至2015年度全球冬小麥長勢良好。中國冬小麥主產區作物長勢好于去年,若冬小麥收獲前農業氣象條件正常,中國冬小麥有望增產。


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面臨更大威脅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宮鵬:首次將濕地這一極具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的指標納入年度報告意義重大。從監測情況看,2001至2013年,全球100處大型國際重要濕地面積保持穩定,減少不足1%。


受氣候波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2001至2013年國際重要濕地內的各種濕地類型呈現了明顯的年際間轉化特征。近年來,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受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面臨更高的壓力和威脅。


非洲局部地區城市化進程比中國還快


報告顯示:非洲土地覆蓋中面積占比最大的裸地、灌叢、草地和森林四種土地覆蓋類型,所占比例分別為31.78%、26.56%、18.42%和13.74%。2000至2014年期間,埃及尼羅河流域農田面積凈增加11.19%。


“有些監測數據超出我們想象。比如,維多利亞湖周邊人口不斷增長,以城市為主的人造地表覆蓋面積增加了143.97%。如果不是遙感數據為證,很難相信非洲局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比中國還快。”宮鵬說。


中國-東盟生態資源豐富人均占有量差異大


李加洪:東盟國家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光、溫、水條件優越,光溫生產潛力很高。區域內生態資源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差異大。比如,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生態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經濟發展水平低但人均生態資源豐富。


區域內森林資源豐富,總生物量近400億噸,中國、印度尼西亞森林生物量分別占區域總量的41.0%和34.8%。中國-東盟區域農業生產強度總體較高,大部分耕地種植比例大于95%,泰國、柬埔寨、越南和緬甸為主要糧食出口國。


生態遙感監測美歐中三足鼎立 中國推進國際合作


郭華東:中國為全球生態環境監測所做的努力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監測領域早期是美國一家獨大,隨后是歐盟崛起。近年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話語權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美歐中三足鼎立的態勢。


李加洪:中國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將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綱,以全球視野參與國際合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貢獻力量。



關于本院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航天城 網站建設: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www.xmqrg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